-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综合说明
1.1绪言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2100年历史。2010年年底全区总人口4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8.26万人,是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洪水河位于酒泉市城区东南, 7—9月的河道行洪期间,历年遭受洪水灾害。在地方财政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水务部门防汛资金补助等方式,于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在洪水河西岸田园子段修建浆砌石护堤防4.22km,在洪水河东岸沙河至牌路段修建干砌石灌浆护面堤防5.3km,为肃州区城区、城郊工矿企业、下游农村的防洪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程运行中,地方政府、水务部门年年进行维修和险工险段的处理,但因已建堤防受建设资金的制约,防洪标准低,基础埋深浅,长期受洪水冲淘,堤基破坏严重,堤身坍塌,现状工程已不能正常发挥防洪功能,加之两岸修筑的砂堤间断不连续甚至部分地段无堤防等问题,洪水对城区、沿岸工矿企业、下游乡镇居民、耕地的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曾在1996年洪水河洪峰流量达188 m3/s,洪水持续5h,冲毁天园子段左岸防洪堤260 m,致死2人,伤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多万元。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关于编制2013-2015年第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通知》(甘水建管发[2011]614号)文件精神,肃州区水务局委托我院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洪水河堤防及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主要内容为建设洪水河兰新铁路桥以北堤防25.374km,其中左岸建设堤防11km,右岸建设堤防14.374km,河道总长13.47 km。
1.2水文
1.2.1流域概况
洪水河为讨赖河一级支流,河流发源于祁连山系托莱山北坡、走廊南山南坡,发源地海拔高程4904.80m,发源地终年积雪,有冰川分布。山口以上山势陡峻,河道比降大,沿河有小陇孔河、臭水沟、南过陇、羊龙河、黑水河、萨木尔河、三岔口河汇入,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至古浪峡口折向北,于佛洞庙流出山口。洪水河流经洪水河灌区、酒泉市肃州区城东南等地,消失于耕地之间。洪水河全长约130km,佛洞庙以上为上游,新地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1581km2。
洪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3935万m3,P=50%年径流量23399万m3(1978年),P=75%年径流量19520万m3(1992年),年径流平均流量7.59m3/s。
1.2.2气象
项目区位于祁连山北麓山区以及出山口以下的平原区,该区域光热充足,干旱严重,属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少雨,春季多大风的特点。根据酒泉市气象局气象资料分析得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31.6℃,最大24小时降雨量21.7mm,最大1小时降雨量19.8mm,年均降水量85.3 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69%,蒸发量2148.8 mm,平均风速2.4 m/s,最大风速26 m/s,风向多西北风,最大冻土深1.32 m。
1.2.3设计洪水
酒泉市肃州区境内洪水河上设有新地水文站,始建于1947年8月,新地水文站作为洪水河的国家基本水文站,承担洪水河径流资料收集任务,该站采用流速仪测流,测验精度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资料经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整编刊布,基础资料可靠。
根据新地水文站的历史洪水1957—2009年实测历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资料和《甘肃省洪水调查》整编资料,经加入洪水系列计算分析得,洪水河运煤专线大桥以南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22m3/s(P=2%),运煤专线大桥以北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534m3/s(P=2%);运煤专线大桥以南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08m3/s(P=10%),运煤专线大桥以北1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15m3/s(P=10%);5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0m3/s(P=20%)。
1.3工程地质
洪水河属黑河水系,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洪水河全长约130km,洪水河出山后横穿祁连山山前第四纪冲积平原,洪积平原为戈壁化的卵石滩,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床地层均由第四季洪积形成卵石构造,地层结构单一而且厚度深。
项目区出露地层岩性为全新统洪冲积砂卵砾石层。两岸的I~Ⅱ级阶地上覆盖为厚2~5m砂质壤土层。治理河段沿岸出露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Q)不同成因的堆(沉)积物,主要有上更新统洪冲积砂卵砾石层(Q3pl—a1)、全新统洪冲积粉砂质壤土层(Q4pl—al)、全新统洪冲积河床砂卵砾石层(Q4pl—al)等。
工程区微地貌较为简单,主要为冲洪积倾斜平原地貌及河谷地貌。洪水河河谷地貌较为完整,河床、河漫滩及阶地等发育。兰新铁路至引讨济洪渠穿河隧洞,两岸阶地呈阶地自南向北尖灭态势,至引讨济洪渠阶地消失。引讨济洪渠至312国道,主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