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片
3、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提高警惕、多加注意,做一个有心人。遇到可疑人员,同学们应主动上前询问如果来人说不出正当理由又说不清学校的基本情况、疑点较多且神色慌张时,则需要进一步盘问,必要时可交值班人员处理。如果发现来人携有可能是作案工具或赃物等证据时,则必须立即报告值班人员和学校保卫处。 4、同学们应积极参加教室和宿舍等部位的安全值班,协助学院保卫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5、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包括教室、宿舍、箱包、抽屉等处的各种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丢乱放,以防“不速之客”复制或伺机行窃。 ★发生盗窃案件后应对方法 1、保护现场,及时报案。 2、发现可疑,及时控制 。 3、及时报失,配合调查。 诈 骗 大学诈骗案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这类诈骗案件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大学生往往容易上当。诈骗案件发生后,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危害性极大。 【案例1】9月9日晚8时40分左右,某高校2009级大学生陈同学正在校门口打电话,这时过来一男一女。女子跟陈同学说,他们从南京来,到银行取钱时卡被吃了,他们急需用钱,能不能用她的银行卡,让家里把钱汇到她的账户上。陈同学没多想就同意了,把一张银行卡给了那位男子。过了一会儿,两人让陈同学到一柜员机上查看钱到了没有。陈同学在柜员机上查了三遍,钱都没到位。那男子又把卡要了过去,并打电话催家里。等两人走后,陈同学发现银行卡被换,钱全部被取走。 【案例2】6月3日晚上8时左右,某高校大学生温同学和王同学碰到两个男子,说他们的银行卡销磁了,想借用一下银行卡,把钱拨到她们的卡上,帮忙取出来,温同学和他们到一柜员机上查账,他们后来把温同学的卡还给了她。第二天,温同学取钱时发现卡被换了。 【案例3】某校小林同学的父亲在家中接到手机短信,称小林的钱包被盗。短信将事情描述得特别紧急,让家人迅速将1500元汇到农行帐户,户名王艳。家人接到这个短信后心急如焚,但却打不通小林的电话,与小林无法联系上。小林的母亲随后急忙到农行汇钱,路上遇熟人谈起这事,发觉不妥,没有立即将钱汇出。直到中午11点多钟,家人终于与小林联系上了,才不致损失金钱。 ★诈骗方式多样性 ⑴假冒身份,流窜作案 ⑵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⑶真实身份,虚假合同 ⑷借贷为名,骗钱为实 ⑸以次充好,连骗带盗 ⑹招聘为名,设置骗局 ⑺骗取信任,寻机作案 ★高校诈骗案件防范措施 1、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 意识 ⑴不贪私利,不图虚荣 ⑵知心知彼,心明眼亮 2、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 取人 大学生假期打工屡 屡 受 骗 随着假期的来临,不少大学生纷纷加入打工一族。利用假期打工,既能赚取收入,还能增长社会工作经验。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以“职业中介”的幌子及招聘的名义实施各种诈骗活动。记者调查了解到,因社会阅历较浅,不少大学生在暑期打工过程中都有过被欺骗的经历。 在我们的校园中,许多学生替用人公司在自己的同学中宣传、动员、组织假期打工事宜。身为大学生,这些同学对社会实际了解不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甚至自己对所谓的用人公司也没有足够的了解认识,自己也成为打工事件中的被骗者和牺牲品。希望广大同学擦亮眼睛,防止上当。 案例一 读大二的小王,暑假来临之前在校园里收到一个招工广告的传单,按照地址他来到中介所,服务人员非常热情地介绍了几个工种的待遇,并让他交了50元押金,答应三天之内保证为他联系到一份好工作,还留下了电话以便及时联络。三天过去小王连一个电话都没等到,就到中介所询问。工作人员让他回去等消息,一个星期过去还是没有消息,小王便再去问,可是,“每次他们都让我回去等,现在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音信,中介费也不肯退还,50元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案例分析:现在社会上有的职业中介机构正是看准了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同时又急于赚钱的心理,收取中介费但又不及时为他们联系工作。他们能拖则拖,往往最后不了了之。有的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坑学生中介费。 案例二 杨丽想在寒假期间打工赚点学费,为父母分忧。她从网上看到一份“手工活加工,在家轻松赚钱”的广告,马上打电话询问。对方要求她先付500元原料费,将原料加工成品后,通知公司来取货并按件计酬。杨丽觉得利润高,又可以在家工作,于是付了钱。收到原料后,杨丽就在家做起加工。完成一半后,杨丽便通知厂家来取货,但厂家工作人员一见到产品就开始挑剔,要求改进。无奈之下,杨丽又重新做了一次,然后通知厂家再来取货。结果厂家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