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讲解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 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意识,品味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2、引导学生能够感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难点:领悟作者关于生命内涵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建立自己的生命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PPT课件 图片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文眼: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 本质特征:“普通又独特”、“本来没有名字 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后记(经验、不足):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一、导入新课 (一)故事导入,认识作者 1.故事导入 《庄子·秋水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在濮(pú)河钓鱼,楚国国君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在这里,庄子把自己比作千年的神龟,视功名如粪土,宁愿在烂泥里摇着尾巴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为了功名利禄去做官。在庄子看来,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利,是人们相互争夺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争斗的工具。功名利禄并不是生命自身所有的,而只是偶然得来的,或者是暂时寄存的东西。偶然得来和暂时寄存的东西来不可御,去不可挡,所以不要置于功名利禄之中,人应从功名利禄中解脱出来,要复本归根,找到生命的本然状态。(源于网络) 庄子的生命观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周国平先生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里提出的生命观非常相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 板书课题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2、认识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哲学硕士、博士,1981年9月毕业后直接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 重点环节 提 示 1)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 2)周国平对于人的名字的理解是怎样的?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称谓(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相连。 2、品味语句,体会蕴意 仔细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你认为比较有内涵或对你有所触动的语句。 结合语句、语境,揣摩其蕴含的意思,谈谈你的感受。 ①“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 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解读: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阅读,这就达到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们每个人对文章的读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境界的高低也就不同。有的人把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当成思想的载体,有人把它作为散文来欣赏,有的人把它当作智慧的结晶,有的人却把它当作生命之间的交流。当一个生命静静地聆听另一个生命时,读者与作者之间就产生了默契。 ②“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地感动。” 这句话怎样感动了你? 解读:现实生活中作者很少能被读者感动,反过来,也很少有读者被作者感动。当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超越了个体的名称、地位、身份时,甚至跨越了“读者”“作者”的符号,升华为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之间的沟通时,感动就同时诞生在期间。 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会让我们想到“高山流水”的故事,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高山流水的故事里,伯牙是琴师,子期是打柴人,但是伯牙没有看不起子期,而是充满期待地给他弹《高山》和《流水》;子期自己也没有觉得打柴人不如琴师,他很安静很从容地用心灵聆听琴声。他们的相知是建立在他们平等的人格,平等的心灵基础之上)。 关于平等,这篇文章里还有怎样的谈论? ③“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的沉溺于俗务琐事,已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