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研究
移民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污名化”现象研究
刘 有 安
摘要:移民在文化适应中常常会被迁入地居民赋予“污名化”称谓,这种行为会对移民的文化适应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产生“污名化”的原因既是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差异的结果,又是迁入地居民对移民群体社会排斥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迁入地居民为提高自尊而产生心理认同感的反映。“污名化”是特定阶段的称谓,会随着移民与迁入地居民交往与联系的加强而逐渐弱化并最终消失。
关键词: 移民 污名化 文化适应
移民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指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动。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移民,其必然面临与迁入地主流文化的接触、互动与调适,这也就是移民文化适应的过程。“移民的‘文化适应’简单的讲就是移民进入某地之后,先在某地定居下来,然后经过一段心理和文化的调适与适应之后,逐步变为当地人的过程。”(((然而,对于一种特定地域文化的携带者和传播者的移民来讲,其在迁入地文化适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会遭受迁入地主流群体的歧视与排斥。这种歧视与排斥除了表现为当地居民与移民直接的暴力冲突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赋予移民一些带有侮辱、嘲弄和歧视意味的称谓,从而将移民群体排除在主流群体之外,这就是迁入地居民针对移民的“污名化”的行为。
一、何谓“污名化”?
据研究最早提出“污名化”的是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他在研究胡格诺教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污名化”(stigmatization)过程,就是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污名是由于个体或群体具有某种社会不期望或不名誉的特征,而降低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污名是社会对这些个体或群体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被贴上该标签的人有一些为他所属文化不能接受的状况、属性、品质、特点或行为,这些属性或行为使得被贴标签者产生羞愧、耻辱乃至犯罪感,并导致了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待遇。(((从“污名化”的双方所处的立场来说,可以分为“施污者”和“承污者”。这种“贴标签”的特点就是“施污者”对“承污者”冠以一些带有侮辱性、不友善的名称。使“承污者”获得一种“受损的身份”,从而在身份和地位上与“施污者”形成鲜明的对立,或者使“承污者”成为一种“异类的群体”。对于移民来讲,“施污者”是迁入地居民,“承污者”是移民。
迁入地居民针对移民的“污名化”行为因群体情感、社会文化环境不同,所表达出的强弱程度也有所不同。不管这种“污名化”程度的如何,它实质上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排外心理。无论是农耕社会还是工业社会,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排外心理。这种排外心理往往会导致一群体对与自己不同的另一群体产生不友好的行为,并用“污名化”以区别我群体与他群体、标示其与自我的不同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抑或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存有针对于移民的“污名化”现象。
在中国古代,对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一律称为“胡”或“番(蕃)”,魏晋南北朝时,将迁居中原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称为“胡”,著名的“五胡乱华”就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迁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即使到了盛唐这样极为开放的时代,对迁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是冠以“胡”的称谓。唐宋以来将最早迁入中国境内的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蕃客”也或多或少具有“污名化”的含义。中国移民研究中最热点的“客家人”其在迁居地也常遇到过各种“污名化”的称谓。如在19世纪初期,岭南地区盗匪盛行,民族之间冲突严重,本地人将外来的移民与“匪”等同,称“客家人”为“客匪”;广府人和福老人都认为“客家人”是未开化的蛮夷,称之为“獠蛮”这样的侮辱性称呼。解放前的上海人将来自周边的打工者统称为“苏北人”、“苏北佬”、“苏北猪猡”等。在回归前的香港,香港人对大陆同胞也冠以“污名化”的称谓,将男同胞一律被称为“表哥”或“表叔”,女同胞则几乎都被叫做“表姐”或“表婶”,意即来自偏远乡下的既贫穷又土气的穷亲戚,我们在这一时期所拍摄的香港电影中常常会听到此类称呼。在中国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现象,如东北人将山东人称为“山东大侉”;厦门人将福州人与莆田人分别称为“福州仔”、“莆田仔”或者“福州猴”、“莆田猴”。海外华人也常常遇到“污名化”称谓,自从第一批华人于1848年渡过太平洋去美国淘金以来,美国人曾普遍用“chinaman”(中国佬)、“chink”(中国佬)、“coolies”(苦力)、“chinee”(中国小子)等带侮辱性的字眼称呼华人。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称呼华人时,常用歧视性的“Cina”(支那)字眼。等等。
二、移民“污名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对移民“污名化”行为的实施中,群体之间被人为地用非理性的标签区分开。这种“污名化”行为反映出了迁入地居民对外来群体、外来文化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火星浮空器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docx
- 煤层气提纯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doc
- 激光焊接注意事项及接操作方法.doc
-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上传.doc
- 煤矿窄轨轨道道岔质量标准课件.doc
- 炭化装置比较.docx
-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doc
- 燕南山物业方案2.doc
- 热工专业信息检索与利用实验报告.doc
- 物业管理市场拓展工作思路探析.doc
- 浙江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衢州市直公立医院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浙江温州泰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江苏靖江市数据局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广东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docx
- 浙江舟山岱山县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最高人民检察院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 浙江金华市委宣传部、中共金华市委网信办所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广东深圳市党建组织员招聘4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江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招聘非在编工作人员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