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管切开护理查房
病情汇报 患者张xx,男,77岁,“颅脑外伤”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16天的病人,11.7因下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去手术室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为病人使用的的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内经7.5mm,气囊压力适中,气道湿化采用的氧气驱动雾化方法,下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吸出,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动脉血气分析参数正常.今早7:00 PO2 mmHg PCO2 mmHg 血氧饱和度98% 体温 ℃ 痰液粘稠度 气管切开的发展历史 痰的形成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过支气管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就会分泌增加,痰量就会增加,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粘痰变成黄脓痰。 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 ?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Ⅱ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Ⅲ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不同分度的痰液常反映不同的临床情况,护士可根据痰液的分度判断病情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度提示感染较轻,如痰量过多,提示气管内滴药过量,可适当减少滴药量及次数; Ⅱ度:黄粘痰提示感染较重,白粘痰提示气道湿化不足,需注意加强气管内滴药及雾化吸入,避免痰液堵塞人工气道; Ⅲ度:黄粘痰提示严重感染,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并注意调整治疗方案,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提示气道过干或伴有机体脱水,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需加大气管滴药的量及次数。 痰培养 可根据需要进行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用于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痰培养的理论依据是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据此,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和办定量培养。常与药物敏感试验一起进行 . 痰培养采集方法 (一)自然咳痰法和雾化助排痰法 以清晨第二口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患者留痰应深吸气,在呼气时用力咳嗽.并尽量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护士可协助患者拍击其背部,具体的拍背方法为:5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空心拳,手部肌肉及手腕放松。轻轻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肺内侧,每次拍打3~5 min,使附在气管,支气管、肺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指导患者直接将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1ml。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无痰或痰液极少者可用雾化吸入后留取痰液。雾化吸入液为加温至45℃的100g/L NaCl水溶液,但雾化液内不能加抗生素。 痰培养采集方法 (二)支气管镜法 鼻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痰培养采集方法 (三)经人工气道吸引法 1、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2、进行手卫生,将一次性痰培养装置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 kPa)。 3、将一次性痰培养装置外包装去除,戴无菌手套; 4、折叠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禁止上、下提插)上提吸痰管吸痰。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吸痰管退出,将痰培养装置与吸引器分离,去除吸痰管部分把积痰杯盖好。 (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6、将打印好的检验申请单条码贴于积痰杯上送检。 痰培养的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严格无菌操作。 3、及时送检标本,防止标本中的原始菌的死亡或繁殖,最好在0.5h内,不得超过2h。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保存,保存标本应在24h内处理。 4、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5、标本量足够 6、专用培养杯 气道湿化的方法:A套管外口的敷料湿化(常规在气管套管口覆盖2层无菌盐水纱布)B间歇给药方式( 湿化液配置好后,用注射器每隔30分钟向气管内缓慢滴注5 mL ,时间5 min。滴注应在吸气时为宜。缺点间歇给药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导致喘憋,SpO2下降。护士的工作量大、污染机会大、湿化液进入气道后分布不均.) C 输液器持续给药湿化法(此湿化法优于间歇给药,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及避免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