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五)
Fas/FasL途径 活化后NK细胞(FasL)+靶细胞(Fas) → 形成Fas三聚体 → 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 →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结合 → 募集和激活caspase → caspase 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 TNF-α/TNFR-I途径 TNF-α + 靶细胞(I型TNF受体)结合→形成TNF-R三聚体 → 胞浆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 → 激活caspase → 导致靶细胞凋亡。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ty, ADCC) NK细胞(IgG Fc受体、FcγR Ш),识别杀伤与IgG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 4.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毒效应 产生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四)NKT细胞 NK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为表达NK细胞表面分子CD56和TCR-CD3复合体分子的T细胞。 (1)特点 1)NKT细胞表面TCR缺乏多样性 2)NKT细胞识别抗原谱窄,主要识别靶细胞表 面由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 3)不受MHC限制 4)NKT细胞不形成免疫记忆性 (2) NKT细胞亚群:亚群有两种 大多数为CD4-CD8-NKT细胞(双阴性) 少数为 CD4+CD8-NKT细胞(单阳性) (3)发育途径:NKT细胞具有胸腺内和胸腺外两种 发育途径,肝脏可能是胸腺外主要的发育场 所。成熟NKT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和肝脏和胸 腺,此外在小肠固有层、脾脏和淋巴结也有 少量的分布。 (五) γδT细胞 γδT细胞:是指表达γδ型TCR的T细胞。 表型:组成性表达TCRγδ-CD3复合体分子 大多数为CD4-CD8-γδT细胞(双阴性) 少数为 CD4-CD8+γδT细胞(单阳性) 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细胞间,在外周血也有少量分布。γδT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六)B-1细胞 (1)来源与分布:B1细胞即细胞表面表达CD5分子的 B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 B1细胞主要分布于胸腔、腹腔和肠粘膜固有层 (2)表型:CD5+ mIgM+ B细胞 (3)B1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 1)多糖抗原刺激后48h即可产生IgM 2)无再次应答,抗体亲和力低,无类别转换 3)无免疫记忆,对抵抗早期感染具有作用。 (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 肥大细胞(mast cell) (1)阻止穿过皮肤、黏膜屏障的病原体的感 染(第一道防线)。 (2)对IgE抗体结合的抗原迅速发生应答, 引起急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I型超敏反应。 (3)抗肿瘤、抗寄生虫感染及免疫调节。 2.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存在于血液中,占白细胞总数的0.2% (1)抗感染 (2)参与I型超敏反应 3.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血液白细胞总数的1-3% (1)杀伤寄生虫和微生物。 (2)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损伤, 与肥大细胞 和嗜碱粒细胞相互作用扩大炎症性免疫应答。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 一、补体 1. 补体是参与固有免疫应答最重要的一类免疫效 应分子 2. 在感染早期,可相继通过旁路途径或MBL途径激 活补体系统 3. 当抗体出现后,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形成 C5b6789n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产生免疫溶解效应,有效地 杀伤病原生物 补体活化的水解片段的生物学效应 1. C3b和C4b均是重要的调理素 2. C3a、C5a和C5b67具有趋化作用 3. C3a和C5a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激发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 产生致炎作用 二、溶菌酶 来源于吞噬细胞,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吞噬细胞溶酶体中 能够裂解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由于在其肽聚糖外还有LPS和脂蛋白包裹,所以对溶菌酶不敏感,但在相应抗体或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也可被溶菌酶溶解破坏 三、防御素 (1) 防御素(defensin)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程大纲.ppt
-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2、用友erp-u8软件简介§3、软件安装.ppt
-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ppt
- 课程的组织与类型-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ppt
- 课程改革,让教学回归原点.ppt
- 课程改革工作汇报.ppt
- 课程改革下的职业学校校本教研的若干策略.ppt
- 课程改革理念的反思与对策.ppt
- 课程概述.ppt
- 课程纲要诠释与教学示例.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