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上的脑控机械腿.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杯上的脑控机械腿.doc

世界杯上的脑控机械腿   巴西时间6月12日17时,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在圣保罗的科林蒂安球场打响。在球迷的狂欢声中,身患截瘫的28岁的巴西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着一套“外骨骼机器衣”来到场边,象征性地为本届世界杯赛开球。平托的机械腿触球的一刹那不仅温馨感人,而且酷感十足,展现了当今高科技时代的前沿技术――脑机对接的神奇效果。   脑机接口――大脑指挥假肢   因外伤或其他原因而致截瘫的人下肢不能行走,是因为支配下肢运动神经元的信号无法通过大脑传递到腿部。为此,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巴西籍神经科学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等人多年前就萌发了一个设想――为截肢患者装上一个外骨骼机器衣,借此由大脑意念支配假肢(机械腿),以完成行走乃至踢球等动作。   尼科莱利斯等人把他们研究的装置称为“神经假肢”,也就是脑机接口或脑机交互设备。平托穿的外骨骼机器衣类似于太空服,包括头盔、传感器、计算机、假肢(机械腿)等部分,重量约10公斤,但穿起来却舒适灵活,而其制作成本则高达8万美元。   穿上这件衣服的患者可由自己的大脑操控假肢。在平托为世界杯开球的过程中,首先,头盔设备检测他大脑发出指令时的脑电波活动,即大脑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被无线发送到外骨骼机器衣内的电脑上,再由电脑把脑电波指令转换成数字化指令,指挥假肢行走并踢球。外骨骼机器衣首先稳住“球员”的身体,而后在300毫秒后,大脑信号就会命令假肢(机械脚)踢球,甚至可以用巴西式的踢法,将球勾起,向上抛出。   与传统假肢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包含在外骨骼机器衣上的机械假肢接受的是由大脑意念转化而来的数字化指令,从而完成相应的动作。那么,脑机接口的原理和设想是如何实现的呢?   大脑意念控制外骨骼机器衣和假肢的第一个步骤是,要把电极植入瘫痪者的大脑中以收集大脑的电信号。在放置电极时,不仅要将其植入颅骨下的脑组织内,还要能同时探测大脑皮质中数以千万计的大量神经元。   指挥人行动的大脑运动皮质位于大脑额叶,它发出的指令通常会传递到脊髓,从而控制和协调肌肉活动,健全人就是靠这一指令和程序完成动作的。而要采集到大脑的运动意念(指令)就需要一种传感器。尼科莱利斯研究团队成员、杜克大学的加里?里修设计了一种新的传感器,称为“记录魔方”,它包含1000多个能记录大脑电信号的“微细线”。   以前的微电极阵列只有电极的尖端能记录神经元信号,但“记录魔方”可沿着中轴方向感知上、下及周边的神经信号。也就是说,“记录魔方”可以立体采集大脑皮质各个方向的神经信号,而且采集效果惊人。   收集到有效的大脑电信号(意念)不足以让瘫痪者行动和踢球,还需要把这些神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指挥假肢行动。要处理记录魔方收集到的大量信号,需要一些神经芯片,并且要把这些神经芯片和微电极一起植入瘫痪者的大脑,这些装置就可以提取控制外骨骼机器衣所需要的初始运动指令。   传输大脑指令的任务是由杜克大学的蒂姆?汉森设计的一个拥有128个频段的无线记录仪来完成的,这些记录仪同时与传感器和芯片植入大脑,传感器和芯片收集和处理的大脑电信号就可以通过无线记录仪传递到平托所穿的外骨骼机器衣内的小型计算机处理单元中。计算机的多个数字处理器接到信号后便运行各种软件,把大脑的运动信号翻译成数字命令,从而控制机械假肢,包括各个活动部位、关节以及调整机械假肢位置的各种硬件装置。   穿着外骨骼机器衣的平托为巴西世界杯象征性地开出的第一球,就是在如此复杂的数字指令的驱动下而完成的。   “重新行走”的历史和未来   让大脑指挥人体机械装置(如机械手或机械腿)行动的设想和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60年代。1978年,脑机接口的研究初现光芒,第一个直接植入人类大脑的视觉辅助装置产生。这是一个带有68个电极的阵列,被植入一位成年的后天失明者,使这位患者产生了光感。除了植入大脑的电极阵列,这套设备还包括一个安装在眼镜上的电视摄像机,负责向植入大脑的脑机接口传送视觉信号。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有限,与这套系统配套的是一台重达2吨的巨型计算机。   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探测到猕猴手臂运动方向与其大脑单个皮质运动神经元的电信号,但由于所用试验设备的计算能力所限,无法记录大量大脑运动神经元的电信号。   后来,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工程中心、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巴西埃德蒙与莉莉?萨夫拉国际纳塔尔神经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联合发起了“重新行走”项目,即研制外骨骼机器衣的计划。最初的研发只有几名研究人员参与,到后来全球陆续共有17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1990年―2010年是“重新行走”项目动物试验取得关键进展的时期。尼科莱利斯等人研制出了更适合植入大脑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称为即微细线。它首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