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第七章讲义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课程的含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p218识记 p219~220 (一)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分: ???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目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特点: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主导价值:传承人类文明,掌握文化遗产 ??? 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动机、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实施的课程。 特点:亦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 “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 主导价值: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分: ???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即学科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 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综合课程按综合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简单相加综合、相关课程综合、一体化课程。 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 ???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指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设计的课程。 ?? ??它反映了国家的教育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标准,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 地方课程:地方课程又称为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 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其开发主体是教师。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 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分: ??? 必修课程:必修课是指由国家、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 选修课程:选修课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要,有选择自由而非必须学习的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问题: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欠缺。 表现:首先,表现为在课程结构中学科或分科课程、必须课程、国家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程则被忽视或完全缺失,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开发 其次,表现为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应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课程结构应包容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 第一,? 应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 应设置综合课程 第三,?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p223~231 (一)???????????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p223 ???????? 涉及的是课程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关系。 ???????? 个人本位论或者儿童本位论课程观强调课程对于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个体不仅是课程的出发点,而且是课程的落脚点: 主张:1、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应当谋求个人最大发展的需要及可能; 2、课程应“面向完整的集体—学生”,认为学生对课程的直接兴趣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课程的核心不是学科内容,而是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 社会本位课程观 主张:1、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即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认为课程编制不应从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与人格的发展出发,而应从社会改造的要求出发,使课程在统一的社会整体内完整地联系起来。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