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doc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全文上传完毕) [复制链接] fenglong88 fenglong88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 2002-8-9 最后登录 2012-11-12 在线时间 4449 小时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139575 帖子 2072 精华 16 UID 42945 99 主题 2 好友 13万 积分 版主 Member 发消息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07-2-1 10:10:32|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序 张志公      五六十岁以上受过封建教育的人,大都进过蒙馆,在那里念过《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背过在当时不能理解的《四书》《五经》,为对对子伤过脑筋,为写八股文吃过苦头。那种传统的学塾教育,就其内容而论,当然充满了封建主义的毒素;就其方法而论,也含有不少落后的、不科学的因素。郑振铎先生认为那种教育是“用严格的文字的和音韵的技术上的修养来消磨‘天下豪杰’的不羁的雄心和反抗的意思,以莫测高深的道学家的哲学和人生观,来统辖茫无所知的儿童”之,是“注入式的教育,顺民或忠臣孝子的教育。”(郑振铎:《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载《文学》,1936年7月,第7卷第1号。)这种批判,无疑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至于方法上的缺点,就连古代某些有见解的人,都曾尖锐地批评过。明代的王守仁说: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因狱而不敢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嬉游;毅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躯之子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王守仁:《训蒙大意承教读刘伯颂等》,《王文成公全书》,卷二。)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出封建教育的腐朽面貌。本来,教育从来就是为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服务的,封建社会的教育不能不深深地浸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教育的方法,又为教育的内容所制约。以灌输封建思想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的方法就无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局限。因此,当我们回顾传统蒙学教育的时候,我们所接触的必然是大堆大堆的糟粕,有些东东,简直污浊到使我们不愿意伸手去碰。   然而,不谈整理遗产则已,只要接触这项工作,就用得上“披沙拣金”这个成语,怕脏手是不行的。因为,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无论哪个方面,在成堆的糟粕之中,总还有某些精华--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在内。把这一部分“金”拣出来,于我们总有或大或小的用处。就拿传统的语文教育来说,蒙馆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教儿童认识相当多的宇,这个事实就值得重视。一本《千字文》从南北朝直到清未,流行了一千四五百年,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裸本,这里边不能说没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就有了插图相当精美的儿童故事书,比西洋同类书籍的出现早了一个世纪左右;今天我们所见所知的蒙书,品种之多,某些本子编写方法的巧妙,插图刻印的精工,也都大有可观:前人的这些努力,留下来的这些遗产,不能一笔袜煞。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生识字,读书,作文,有两个重要之点:一是要符合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学习韶本校正重印的。(虞本情况待考.)   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千百年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之中,前人在这两方面确实找到了一些门径,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的责任应该是作一些分析研究,看看他们所用的方法之中,哪些是行之有效的,为什么会有效,哪些是不对头的,为什么不对头,进而明确哪些是应该丢弃的糟粕,哪些是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些有益的经验又应该怎样同现代的科学成果结合起来,赋予旧的经验以新的生命,使它得到发展和发扬。这样,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语文教育工作能有些参考作用,对于研究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也会有些益处。   要研究传统的语文教育,不能不首先探索一下蒙学的发展情况,因为传统的语文教育是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必须对蒙学的一般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才能比较确切地了解语文教育这个方面的特点和问题。但是,探索蒙学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可用的文献材料不多。关于蒙学,前人的记载很少;各种课本,过去的藏书者多不重视,大都散失,现在收集起来很不容易,就连从前的书目之类,对于蒙书也不多著录,现在想查考一下书名都很麻烦。至于对蒙学和蒙书进行一些比较系统的研究整理。这种工作前人作得更少。中华书局曾经收集并且展览过五六千种童蒙读物;胡怀琛曾经写过一本《蒙书考》,开列了大约一百种所见所知的蒙书,辑录了几十条有关的资料:这些,笔路兰之功不可没,不过收集考查的范围都还不大,分析研究更付缺如。前人提供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如此之少,而个人的见闻又极有限,因此,对于蒙学的这项探索工作,只能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还有待于更多的、见闻较的同志来共同努力。   这里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