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docVIP

《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地源热泵》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

基于R22与R410A的同轴换热器性能分析 赵凯凯 石景祯 (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 摘 要: 本文针对同轴换热器的结构、蒸发和冷凝的机理进行说明,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工质时蒸发和冷凝的性能。 关键词:同轴换热器、蒸发、冷凝、螺旋槽纹管、杭州沈氏、 1、 引言 20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它见证了人类攻克许多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20世纪初期,我们运用人工制冷手段以获取更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R22 R4l0A 温度滑移(℃) 0.1 冷凝压力(54.4℃时) (kPa) 2146 3386 蒸发压力(7.2℃时)(kPa) 625 998 汽化潜热(35℃时) (kJ/kg) 172.2 168.5 比容(35℃时饱和气态)(cm3/g) 17.25 11.26 润滑剂 矿物油 多元脂 国内外的研究结论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R410A的两相换热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制冷剂在管内的沸腾换热是蒸发器中的典型换热过程。对R410A的沸腾换热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是采用水平光滑、强化管以及管外沸腾换热。 Wijaya和Spatz研究了蒸发温度为4.4℃、外径为9.52mm的光管内R22和R410A的蒸发表面传热系数[1],得出R410A的蒸发表面传热系数比R22高23%~63%,其压降比R22低20%~38%的结论。 凝结换热过程也是制冷空调系统中重要的换热过程,与沸腾换热相比,对混合制冷剂R410A的凝结换热及压降研究相对较少。 TakeshiEbisu等在对R410A水平光管流动实验研究中,同样得到冷凝时的表面传热系数和压降数据[2]。实验结论表明,冷凝时R410A在所有干度范围内的表面传热系数均比R22略低;在蒸发和冷凝时的压降,R410A比R22低30%。还提出Haraguchi的经验公式符合X≥0.4的实验数据。Dongsoo等在饱和蒸汽温度为39℃、壁面过冷度为3~8℃的工况下,对R22、R407C和R410A在水平管的实验中得出:近共沸混合物R410A的冷凝表面传热系数在水平光滑管中比R22高11.0%~17.4%;R410A的冷凝表面传热系数比Nusselt推算出的结果高11.4%~17.7%;比Beaty和Katz的推算结果高8.1%~9.0%。 R410A在同轴换热器中的相变传热特性 同轴换热器通过螺纹槽管来增强水侧和氟侧的扰动,以达到强化水侧和氟侧对流换热的目的。通过Fluent模拟计算螺纹槽管的传热系数比光管大18.3%左右。 4.1 R410A在同轴换热器中的冷凝特性 制冷剂在同轴换热器内的冷凝过程不同于管内冷凝,也不同于管外冷凝。管内冷凝(如图1)的液体受自身重力的作用,沉积在管子的底部;管外冷凝(如图2)的液体则分布于管子的外壁而形成液膜。同轴换热器的截面(如图3)是一个不规则的环形面,其冷凝过程的前期液体少,类似于管外冷凝;冷凝的后期液体较多,液体开始受到外管的限制,此时与管内冷凝又非常相似。我们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研发部经过理论模拟与大量的试验,对影响该类换热器传热的多个几何变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经优化整合出多个较佳的组合方案,使该类换热器能扬长避短,综合管内与管外冷凝的优点,实测结果非常理想。 图1管内冷凝液膜分布 图2 管外冷凝液膜分布 图3 螺旋槽管结构图 4.1.1 R22和R410A传热性能对比 为了对比分析同轴换热器基于R22和R410A的传热性能,我们对六款样品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 表1 冷凝换热量测试数据 样品编号 换热量(kW) Δ R22 R410A SS-0130GT 4.76 6.03 26.68% SS-0160GT 7.64 9.3 21.73% SS-0240GT 8.72 11.03 26.49% SS-0360GT 10.68 13.26 24.16% SS-0430GT 12.24 15.47 26.39% SS-0480GT 14.75 17.71 20.07% SS-0520GT 16.43 22.16 34.88% 注:测试工况同为进出水温30/35℃,冷凝温度40℃,过冷度2℃ Δ=(R410A的换热量-R22的换热量)/R22的换热量 由测试数据可以看出R22与R410A在同轴换热器中的冷凝传热系数相差20~30%,即R410A要比R22在同轴换热器中传热效果好。 4.1.2 制冷剂侧压降对比: 表2 冷凝换热流量与压降测试数据 样品编号 流量(kg/min) 压降(kPa) Δ R22 R410A SS-0130GT 2.00 66.95 38.48 -42.52% SS-0160GT 2.91 116.8 76.29 -34.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