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演示)《词五首(演示)》(演示).ppt

《词五首》(演示)《词五首(演示)》(演示).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五首》(演示)《词五首(演示)《词五首》(演示)《词五首》(演示)

寻象 梳洗 望江楼 千帆 斜晖 水 肠 白蘋洲 品象 思考: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参考: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梳洗完毕后,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析象 思考:这首词表达出了什么感情? 参考: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 yóng)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被后人收入在《花间集》,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但为官后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府,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词与人生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政治上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报国无门。 梳理脉络1 1、从温庭筠到“苏辛”可以看出,词从早期只是在歌筵酒席间传唱的、情意绵绵的曲子,变得“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词也可以像诗一样抒写自己胸中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例如,以柳永和苏轼为例。宋人就讲“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词在题材内容上的扩展。 梳理脉络2 同是滚滚长江,柳永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来寄托满腹哀愁,柔肠百转,凄恻动人,而苏轼则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古》)来表达满怀豪情,惊涛裂岸,气势如虹。 同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柳永描绘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的缠绵悱恻,而苏轼流露的却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的风流倜傥。 梳理脉络3 同是醉人之酒,柳永有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的空幻之思;而苏轼却作出“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处”(《念奴娇·中秋》)的疏狂之举。 同是袭人之雨,柳永渲染的是“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玉蝴蝶》)的忧伤气氛;而苏轼体现的则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的英雄本色。 “苏辛”的不同 以《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为例,尽管两词都是抒发诗人内心的远大志向,被世人看作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本质上两者不同。 苏词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一方面有道家旷达的襟怀。但他的豪放词多是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遭到贬谪才去写的,多表现自己比较消极一面的旷达胸怀,并不是他真的用世志意。 辛词里面表现的他的志意和理想,则是他要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去实现的诗篇,是他真的用世志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