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中的修身思想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ppt
1 《论语》中的修身思想与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 学为君子 君子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 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中庸中和 修身克己 修身以孝悌为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学而第一) 孝道何为?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第二》)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第四》)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第四》)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第四》) 孟懿子问孝,子曰:“勿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勿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第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第二》)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先进第十一》) 求为仁者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十二》)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第十五》)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颜渊第十二》)樊迟问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第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第十七》)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十二》)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 学而知之,好学不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 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第十六》)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第七》)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 冶长第五》)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第八》)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第十五》)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缺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缺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第二》)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第八》)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第十九》)(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 大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第十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第十五》) 改过迁善,知耻后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里仁第四》)子夏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