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读课件.ppt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坎坷人生: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品读·鉴赏要点] 1.感基调,明词意(词的主要内容) 2.品语言,入意境 (词情景交融的境界) 3.展想象,塑形象 (把握词的形象特点) 4.析主题,悟情感 (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评词作,知手法 (分析词的艺术手法) 一.感基调,明词意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思考: 1.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 2.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情感基调: 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主要内容: 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雄阔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情感基调:豪放中的含蓄,高亢中的悲慨 上片 下片 壮丽雄阔之景 壮志未酬之情 (写景 咏史 抒情) 二、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 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等最具表现力。 ②我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瑟颤抖…… ③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④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突破重点——借景抒情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展想象,塑形象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刻画周瑜这一形象的?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特点? 苏轼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 ①说明年轻有为。 ②以美人衬托英雄。 四、析主题,悟情感 1、赤壁之战中,有那么多的英雄,包括我们在《赤壁赋》中作者极力歌颂的“一世之雄”曹操,作者为什么只对周瑜钟爱有加?这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与最后几句的感慨有何关系? 作者没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写曹操是因为曹操在这次战争中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雄壮的景物描写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通过周瑜这一形象,可以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到作者本人,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 美女相伴 婚姻 屡遭不幸 英俊儒雅 外表 早生华发 东吴都督 职位 团练副使 功成名就 际遇 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少年得志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