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当我死时》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光中努力追求诗歌的多样化 亲情 《珍珠项链》 《母难日》 爱情 《等你,在雨中》 还乡诗 《浪子回头》 咏人诗 《寻李白》 咏物诗 《白玉苦瓜》 感怀诗 《五陵少年》 怀乡诗 《乡愁》 《当我死时》 ⑦如何理解“用十七年未餍的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这些诗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十七年不能回乡,只好以长时间地翻阅地图来代替回乡。用味觉的大吃大喝、食而不厌,来形容视觉的贪婪。 (通感修辞手法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 1、读时应使用什么样的情感? 一、情感脉络的独特的展开 时间为线索: 从现在跃入未来,然后回头遥看现在 当我死时 (从现在——未来) 我便 (暗渡为既成现实) 从前,一个中国青年 (现在成为了从前) 情感脉络展开的方式较好地表达了主旨 怀乡诗:“归不得”是其主题 “归不得”——活不能归——魂归故国—— 突出了现在时的“归不得”的痛楚、饥渴 二、反向夸张的巧妙运用 诗歌的构思从“魂归故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展开 缩小夸张:睡整张大陆 两管永生的音乐(黄河、长江)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深入探究情感和形象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游子的悲凉,对祖国的热爱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日夜翘首眺望祖国的思乡 “ 中国青年 ” 的形象 3、选择 “ 长江 ” “ 黄河 ” 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两河是母亲河,象征祖国 深情款款的、悠长的、舒缓的。 2、是不是所有的都读成舒缓的、悠长的?本诗有一处实写的内容,是哪里?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是实写。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痛苦?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 长江与黄河的使用 余光中 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 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 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舟子的悲歌》、《余光中诗选》、《白玉苦瓜》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的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 并富有时代感 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进修,1959年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法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 余光中在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它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 1950年代,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和标志性诗人 1960年代,在创作上有大的转向,回归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提倡“纯中国的存在”,诗文趋于平易通俗与博大精深。 “文学上的多妻(栖)主义者” 评论 诗歌 散文 翻译 《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苦瓜》 诗 集: 散文集: 《左手的缪斯》《逍遥游》《听听那冷雨》 评论集: 《掌上雨》《分水岭上》 译 作: 《梵谷传》《老人和大海》《满田的铁丝网》 诗、散文、批评、翻译,是我写作生命的四度空间。我非狡兔,却营四窟。关于这四样东西,我对朋友曾有不同的戏言。我曾说自己以乐为诗,以诗为文,以文为批评,以创作为翻译。又曾说自己,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为了娱人;写批评,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翻译,是为了娱妻,因为翻译的工作平稳,收入可靠。更对家人说过:这四样东西的版权将来正好分给四个女儿,也就是说,珊珊得诗,幼珊得文,佩珊得批评,季珊得翻译。幸好我“只有”四个女儿,否则我还得开发小说或戏剧呢。 ????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