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禅学与人生讲座
禅学与人生讲座 冯焕珍 一、为何要学习禅学 1.1学习禅学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 禅学对传统文化有莫大影响,不了解禅学就不能全面了解传统文化。钱穆先生说:“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有其极大之影响,一为唐代禅宗六祖惠能,一为南宋儒家朱熹。……惠能实际上可说是唐代禅宗的开山祖师,朱子则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一儒一释,开出此下中国学是思想种种门路,亦可谓 此下中国学术思想莫不由此两人导源。”(《六祖坛经大义》) 唐以后的中国文化,无论哲学、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音乐,但凡开出新境者,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禅学的影响。 1.2学习禅学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 禅学是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学问,它认为人的身心健康以自由为基础,自由的极致不是外在规则带来的自由,而是内在体悟带来的心灵自由;它通过直指人心的方法,令人当下自信自立自主,达到不假外求、圆满自足、随缘自在的自由境界。 1.3学习禅学有利于群体社会和谐 禅学处有如下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烦恼以忍辱为妙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待人以诚实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上下以慈和为进德; 敬客以谦益为供养;门庭以朴实为庄严; 凡事以预办为不劳;处众以慎言为常礼; 遇险以不乱为章程;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这对我们今天改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1.4学习禅学有功于世界生态平衡 禅学主张万法平等,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禅者们并将这种主张付诸于日常生命实践,与自然山水打成一片,结成了没有高下、没有隔阂的亲和关系。这对于我们这个深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戕害的世界,实有振聋发聩之功。 二、禅与禅学 2.1禅 禅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万法平等的生命境界和依此境界展开的生活方式。 A.平等心 《大般若经》卷397:“于一切法平等性中,若诸异生、若诸圣者乃至如来、应、正等觉法及有情,皆无差别。 ” B.智慧心 《法华经》卷1:“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C.慈悲心 《大般涅槃经》卷38:“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已为人天师,胜出声闻及缘觉,如是发心过三界,是故得名最无上。世救要求然后得,如来无请而为师;佛随世间如犊子,是故得名大悲牛。 2.2禅学 禅学有两义, 一指佛教戒定 慧三学里的定 学,一指慧能 (638—714) 创立的禅宗阐 明的学说,此 处指后者。 禅学不是一种 哲学理论,而 是觉悟这种生命境界的特殊训练方法。 A.不设系统 同样是佛教宗派,其他宗派都有系统理论来阐明各种道理,而禅宗认为对上根众生来说这些都是废话。 B.没有次第 佛教各家达到的不得一样,但其他各宗都有由浅到深的此地修习法门,而禅宗认为这本身就是分别见的体现,因此应当舍弃。 禅宗的创立者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 C.直指人心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有祖已来,唯务单传直指,不喜带水拖泥,打露布、列窠窟钝置人。……具正眼大解脱宗师变革通涂,俾不滞名相,不堕理性言说,放出活卓卓地,脱洒自由。妙机遂见,行棒行喝,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所以流传七百来年,枝分派别,各擅家风,浩浩轰轰,莫知纪极,然鞠其归着,无出直指人心。 三、参禅三关 3.1初关:从有证空 这一关是从分别识(理性)转入无分别智(智慧),是认识世界方式的转变,参禅者来最困难。 长沙景岑禅师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身。(《景德传灯录》卷10) 理性与智慧的区别: 基础:理性——二元对立/智慧——非二元对立 性质:理性——分别性/智慧——无分别性 特点:理性——反思性、静止性、片面性、隔别性的理知/智慧——直接性、运动性、全面性、融贯性的体悟。 目的:理性——获得各种知识,丰富身心生活/智慧——觉悟宇宙真相,安顿精神生命。 3.2重关:由空入有 这一关是破掉参禅者乐着空寂的习气。 佛言清远禅师说:“龙门道只有二种病:一是骑驴觅驴,二是骑却驴了不肯下。你道,骑却驴了更觅驴!可杀是大病!山僧向你道不要觅,灵利人当下识得。除却觅底病,狂心遂息。既识得驴了,骑了不肯下,此一病最难医。山僧向你道不要骑,你便是驴,尽大地是个驴,你作么生骑?你若骑,管取病不去。若不骑,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时去,心下无事,名为道人。”(《古尊宿语录》卷31) 3.3牢关:空有如如 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禅境。 廓庵师远禅师说: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十牛图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