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阶段性模拟测试一Word版含解析.docxVIP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阶段性模拟测试一Word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阶段性模拟测试一Word版含解析

阶段性模拟测试一(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 )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静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如今各国的君主,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可见,该思想家反对暴政,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这属于孟子的思想。答案:C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的“兼爱”思想B.孟子的“性善论”C.老子的“无为”思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反映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上天就会降灾害以示惩戒,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答案:D4.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解析:关键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核心思想是做学问必须儒、道、佛三家兼学,缺一则偏。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5.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解析:A项“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大意是:大学之道在于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与材料大意一致,故A项正确。B项“存天理,灭人欲”大意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克制个人欲望。C项“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是指: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故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答案:A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明代时期,使人们“天收”“地管”“不自由”“不自在”的是封建伦理纲常,而不是君主专制思想。孙悟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而不是追求民主平等。孙悟空的思想与“自我节制”相对立,也看不出注重气节和奋发立志,与拜金主义也没有联系。因此,本题选A项。答案:A7.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体现了早期公平、平等的思想启蒙,这位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李贽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答案:A8.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鼓励个人的奋斗B.反对封建等级特权C.打破天主教的精神枷锁D.否定上帝的存在解析:从“是自为的”,能看出彼特拉克鼓励个人奋斗,不过并非其实质,故A项错误;从彼特拉克的话中,可以看出其反对世袭的贵族,也就是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故B项正确;C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B9.观察下图,图1文学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