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勘探 曾昭发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波性质进行勘探。地震勘探采用人工震源激发弹性波,沿测线的不同位置用地震仪器检测大地的振动,并把数据以数字形式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通过计算机处理来提高信噪比,增强或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各种形式显示其结果。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弹性性质及几何形态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波的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可推断波的传播路径和介质的结构;而根据波的振幅、频率及地层速度等参数,则有可能推断岩石的性质,从面达到勘探的目的。 地震波的激发(震源) 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爆炸和锤击震源以激发地震波。这时震源附近的岩石因受到瞬间巨大激发力的作用产生破裂和塑性,在距震源足够远的区域,地质介质只受一个瞬间、微小外力的作用。因此,几乎都可近似地将地质介质当作是一个理想的完全弹性体。在这种条件下弹性介质受外力作用时,其质点将产生相对位移,出现体积或形状改变,统称为形变;一旦外力去除,由于弹性体内力作用,使介质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和形状。 在震源作用下,介质质点产生弹性振动并由震源向周围介质辐射或传播,形成地震波动。 地震波 Tsunami/海啸 P波 纵波,又叫P波。它是由胀缩力作用,弹性介质产生的体积形变,这种形变所引起的振动则称为纵波。该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纵波经过的介质,会间隔地出现膨胀(稀疏)带和压缩(稠密)带,故纵波有时也叫疏密波或压缩波。 S波 横波,又叫做切变波或S波。它是由旋转力作用,弹性介质产生形状形变,这种形变引起的振动称为横波。该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垂直。质点振动在水平平面中的横波分量称为SH波,在垂直平面中的横波分量称为SV波。 均匀介质体波 体波,即在介质整个体积内传播的弹性波,如纵波和横波,称之为体波。 面波 纵波和横波都在介质内部传播,统称为体波。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还有两种仅仅沿弹性介质表面传播,离开表面而深入介质内部就会衰减的常见的波存在。一种是沿介质与大气接触的自由表面传播的面波,称为瑞雷面波。另外一种则是沿两弹性介质之间的传播的面波,称为勒夫面波。 均匀介质面波示意图 第二节 地震波的几个概念一.波前、波后及射线 1 设想在某一时刻t0开始在介质中激起波源的振动。过了一段时间,到了时刻t’0(t’0 t0),波源的振动可能停止;再过一段时间,到了时刻t1 波已传播了一段距离。这时介质中分几个区域(如右图):要离波源最近的区域V 1和V 2的分界面S上,介质中的各点刚刚开始振动,这一曲面S叫波在时刻t的波前;在V0和V1的分界面S’上,介质中的各点刚刚停止了振动,这一曲面S’叫波在时刻的波后(波尾)。 2 这里所说的射线指的是从震源出发,传播到观测点旅行时最短的一条直线。即地震勘探里所说的费马原理。 利用波前和波射线的概念来描述波动景观是一种简便而清晰的方法。见下图: 波前和射线演示图 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一.地震波传播的一般规律 1 惠更斯原理(也称波前原理) 2 费马原理(也称射线原理或最小时间原理) 3 视速度定理 由于地震波的传播是沿射线方向进行的,因此在观测地震波时,只有和波射线的方向一致,才能测得传播速度的真值V。而沿任一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值,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值,而是沿观测方向的距离(这距离不等于波传播的实际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这种速度为视速度V*。 二.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在资料解释过程中,用它进行时深转换;在资料处理中,如叠加、偏移,以及滤波等都要用到。 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用坐标函数V=V(x,y,z)来表示。但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可能真正精确的确定这种函数的关系,而只能根据对介质的不同简化,或者是获得速度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方法不同,或者是用 途的不同等原因引出来的。必须明确,每处速度概念都有它的意义、引入的原因、计算或测定的方法以及使用范围等; 1.层速度 在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地层的速度也成层分布,地震波在各层中的传播速度称层速度。 2.平均速度 指的是地震波在地层中垂直传播的地层总厚度除以总时间。 3.射线速度 实际上地震波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沿不同的射线路径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考虑到计算上方便,采用射线平均速度来描述它。所谓射线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 4.均方根速度 考虑到射线的折射效应,用均方根速度(VR)代替层状介质速度,同样可以把层状介质视为均匀介质,地震波沿折射线传播看成沿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果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答题.ppt
- 15四年级《猫》第二课时2答题.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新人教版必修1答题.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鲁科版必修1答题.ppt
- 15屋顶构造答题.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复习新人教版必修1答题.ppt
- 6S可视化工厂标准答题.ppt
- 6S之整理、整顿答题.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1节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新人教版必修1答题.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新人教版必修1答题.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