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指南课件.ppt

2012年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安阳地区医院 血液内科 孟君霞 定义 中性粒细胞缺乏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l09/L,或预计48 d后ANC<0.5×l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指ANC<0.1×l09/L 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测定≥38.3℃,或≥38.0℃持续超过1 h 定义 粒缺间避免测定直肠温度 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不能满足上述定义,仍需仔细甄别尤其是老年人 常见细菌病原体 G-: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G+: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肠球菌(包括VRE)、链球菌属 治疗流程 评估病情 寻找感染灶 病原体 排除非感染性因素 立即开始适当治疗 风险评估:高危患者(任何一项)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l09/L)或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7 d。 肝功能不全(定义为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或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肌酐清除率< 30 ml/min)。 风险评估:高危患者 有以下任一种临床合并症(包括但并不限于): 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②口腔或胃肠道黏膜炎,吞咽困难; ③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④新发的神经系统改变或精神症状; ⑤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隧道感染; ⑥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符合以下任一项标准均被认为是高危患者 风险评估:低危患者 低危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预计在7d内消失,无活动性合并症,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不符合上述低危标准的患者在临床上均应按照高危患者指南进行治疗) 实验室检查 应包括完整血细胞计数(CBC)、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电解质、肝脏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测定等。并应至少每3d进行复查。 寻找感染灶 2、可能发生感染的特殊部位 血管内插管 皮肤 肺和窦道 消化道 阴道周围/肛周 寻找感染灶 ①血培养×2组(1组包括2瓶) 足量是关键 从2个不同的部位取样(中心静脉导管CVC和外周或者2个外周部位) 如果无CVC,应采集不同部位静脉的两套血标本进行培养。 明确病原体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病因不明浸润病灶的患者,推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留取下呼吸道灌洗标本。 病毒培养   粘膜或表皮水疱/溃疡损害    咽喉或鼻咽部(呼吸道病毒感染季节性爆发 和伴有呼吸道症状时) 初始治疗的选择取决于 感染危险评估 潜在感染病原体 感染部位 局部抗生素敏感性 器官功能障碍/药物过敏 广谱活性 继往抗生素治疗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选药原则:杀菌活性、抗假单胞菌活性和良好安全性的药物。 选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严重革兰阴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推荐单一使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或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当有并发症例如低血压和(或)肺炎、疑有或确诊为耐药菌感染时,可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尽管革兰阳性菌为发热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但初始治疗加用万古霉素并不能使发热时间缩短或总病死率明显降低。 初始经验性治疗低危 初始治疗可以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推荐联合口服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也可以单用左氧氟沙星。 初始经验性治疗高危 需加抗G+菌药物: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有其他严重血流感染证据;②X线影像学确诊的肺炎;③在最终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前,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④临床疑有严重导管相关感染(例如经导管输液时出现发冷或寒颤以及导管穿刺部位周围蜂窝织炎,导管血培养阳性结果出现时间早于同时抽取的外周血标本);⑤任一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感染;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定植;⑦已预防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且经验性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时出现严重黏膜炎。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抗菌药物的调整 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2~4天判断疗效。 在接受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如果患者反复或持续发热>3 d时,应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一套新的血培养检查和根据相应症状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寻找感染源。 抗菌药物的调整 正在接受经验性口服或静脉治疗的低危门诊患者,如果其发热和临床症状在48 h内无好转,应该住院重新评估,并开始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的调整 对于病情稳定却有无法解释的发热患者很少需要更换抗菌药物,如果发现感染进展,则需相应地调整抗菌药物 对于临床或微生物学检查明确的感染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和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