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民法”质疑与回归.pdf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第22卷第l期 JOURNALOFTHEGRAn1 7A耶 Vo1.22№l
2001 SUN YAT—SEN UN IVERSITY(SOCIAL SClENCES) 2001
“中国古代民法’’质疑与回归
冯 岚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法”有无这一命题的辩析,i
出对其特点、成因的探讨。
【关键词】调整对象说 私权 和谐 官方法 习惯法 民法
一 、 “中国古代民法”质疑——两种主张的对抗
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三十年代后的一批学者概括为 诸法舍体、以刑为主”,
或是更极端地说中国古代 “只有刑法,投有民法”。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看法,其依
据主要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法典 秦、汉、唐、宋、明、清朝诸律无一例外都是刑法典,
即使其中杂有少量关于诉讼、行政和民事的规定,还往往以刑罚保证其实施。… 、
但这样仅仅从研究字面上的法出发,得出的结论总欠缺说服力。毕竟法典的编纂结
构纯粹是立法者主观经验的产物,并不能代表社会现实。而且,就古代司法实践而言,
律绝不是唯一的法律渊源;甚至在绝对数量上,相对于大量以单行法规形式出现的令、
格、式,还处于劣势。此外,法与礼的关系更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世纪前的法律
翻译家严复早就指出:“西文 ‘法’字,于中文有理、礼、法、制四者之异义,学者审
之 。’’ ]
当前法学界对于 “中国古代到底有投有民法”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影响较
广的主要是张晋藩和粱治平两人的主张。
张晋藩认为 “法律投有自己的历史,法律乃是回应社会事实和社会实践的一个结
果;也就是说,法律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法律的种种分类,源于
社会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依据这样一种思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同样是由刑法、
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等多种法律部门所构成的 。张氏的这种思路和定义
模式和清末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是一脉相承的 .即以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
系的性质为依据来决定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这种思路到今天仍然为大部分部门法学所
采用,可以称之为 “调整对象说”或 “功能说”(从法律规范的调整功能着手)。它暗含
了这样一个推论即,法律规范本身是没有性格的,它只能简单机械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 二00一年第一期
梁治平针对这种结论,以民法应该具有 “私权”的内在性格作出反驳。梁氏所提出
的 “中国古代无民法” ,其论据和论证都较过往的学者丰富、严谨得多。他突破了法
律文本的藩篱,把 “古代民法”这个命题放在整个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解释,以礼法关系
为切人点。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粱氏一开始就提出个人、权利、和谐这三个概忿。指出在以和谐的大同社会
为最终和最高理想的中国古代社套,其文化的性格决定了私欲和私利都不具备道德上的
正当性。而法律必须以道德上的认同为基础,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注定不能产生民法。
稍加琢磨,不难发现,这个逻辑推导过程其实包含了这样几个预设前提:
第一,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上存在私欲和私利 (人性无法否认),但它被道德认为是
不正当的。
第二,要建构民法,必须以得到社会道德认同的私权为基本要素。
第三。古代社会客观上存在一个统一的社会道德,即追求和谐无争。
但笔者认为,这里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中国古代没有私权”这个命题是否
是定论。中国古代有 “私欲”、“私利”,这是肯定的。那么中国到底有投有私权观念?
(易经·解)中早就有这样的记载:“田获三狐,得黄矢,负且乘,致寇至,解而姆朋到
斯,孚,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这样的记载很典型是关于物权争执的,争执
的原因无疑是由于双方对于私有权利的观念。这个 “私利”和 “私权”之间的关系到底
应当如何厘清?
关于概念的辨析考证总是很艰难。“私权”是个舶来的语词,它渊源于私法中的权
利概念。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基于国家与个人的对立”,首次提出公私法概念。 公法
有关罗马国家的稳定和国家应当实现的目的,私法则调整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个人
利益确定条件和限度,涉及个人福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神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doc VIP
- 《做一只努力向上的蜗牛》励志教育主题班会.pptx VIP
- Danfoss丹佛斯VLT® HVAC Basic Drive FC 101 SW 4.4x Operating guid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城市更新项目质量管控实施方案.docx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029.2-2022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pdf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 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pdf
- ISO9001-2022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分析及应对措施记录表.docx VIP
- 《GB_T 18029.1-2024轮椅车 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专题研究报告.pptx
- 丹佛斯FC101变频器编程手册说明书.pdf VIP
- 丹佛斯FC111参数设置及丹佛斯变频器FC360使用说明.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