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设计的心理学基本.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景观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 摘 要:文中提出了森林景观美学设计的五个设计领域,即吸引注意设计、情感设计、美感设计、距离设计、社会文化设计,探讨了美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分别从视知觉、色彩心理效应、光与影、空间感、流行、习惯、传统与厌倦的角度,结合作者的设计实践阐述了与景观设计密切关系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森林景观设计;心理学 ? 现代心理学正在走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心理学理论成为社会和自然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现代设计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使用者和观众也开始意识到设计产品的心理感受的意义和价值,甚至出现了某些设计和艺术品损害了一些人的心理而诉诸法律的事例。对于森林景观设计而言,当然离不开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本文为了讨论方便,重点讨论作为旅游使用目的,主要是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区、风景区的森林景观设计如何与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尤其是森林景观的美学设计如何吸收心理学的普遍原理,使森林景观美学设计做到有理可依。 1视知觉与吸引注意设计 森林景观设计与其它景观设计一样,也是以人的视觉为基本出发点的。设计者与观众(受众)接受、了解、鉴赏设计信息之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是通过视知觉来实现。 从视知觉心理原理来分析,首先是要引起观众的注意,使他们主动去接受设计信息。注意是一种人类基本心理过程,它是人们了解自然、社会的基础。这种心理活动对某个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现代信息设计中首要的设计要素。在森林景观设计中是指利用于森林旅游目的的景观设计引导观众(旅游学中指游客或旅游者)注意是其基本职责。 在考察现实旅游行为中,一条林野小径可以把游客引入密林,一块树种说明牌可以让人驻足;有人专心于花草,有人流连在河畔,有人醉心于断崖悬壁上的碑刻。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为什么会有许多差别?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是知觉定势,二是图———底关系。 知觉定势是指观众对感知者的概念。了解和期望,在注意行为中是一种自觉注意。例如参观世博园的游客,同样是纯旅游行为,生物学者会自觉地去注重园里的花草树木,园林建筑设计师则着意于园中的小品、布局,普通游客看重的是其中的热闹和商品的玲琅满目。这些都是由知觉定势影响注意的例子。 在森林景观设计中,了解游客的需求,而满足他们的心理知觉定势,关系到游客期望值的实现。例如森林公园中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实际是对其使用者不同知觉定势的划分。 图———底是知觉心理,主要是视觉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在考察一个景观中,往往可以发现一个容易被人注意的中心,人们对处于注意中心周围的事物或部分则处于注意的边缘,离中心更远的事物则处于注意范围之外,这种现象在图形视觉心理学中概括为图———底。即注意的中心为图,注意的边缘为底即背景。对图底的研究和处理是现代设计中吸引观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吸引注意,在设计中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觉定势引导;二是图底关系处理。对于知觉定势,虽然是观众的个人经验、情绪、态度和观定,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设计行为对此进行影响、诱导。一般是通过解说来进行。如发行宣传画册、广播、电视、报纸上作宣传广告,使之观众在心理感观上有一个了解。产生一定的经验和购买动机(旅游动机),这样设计就有了成功的第一步。在以前的森林旅游开发中大多忽视了这一工作,致使许多非常好的设计和景观无法开发建设。 图底关系是引起被动注意的关键,许多视觉心理学家对图底关系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有14条,它们是: 1、被包围的或闭锁的形式为“图”,包围者却成为“底”; 2、小面积成为“图”,大面积成为“底”; 3、密度高或纹理描写者成为“图”; 4、二形位于上下之位置,其面积、形状均相同,只有色彩和透明度有差异,此时位于下者易成为“图”; 5、对称之形易成为“图”; 6、相邻二形均具有对称性时,即凸形成为“图”的可能性较大; 7、愈单纯之形愈易成为“图”,日常看惯了的地形也易成“图”; 8、方向与我们视野水平垂直坐标相一致的形,易成为“图”; 9、具有动感、旋转感之形易成为“图”; 10、与周围环境亮度差别大的部分易成“图”; 11、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易成为“图”; 12、含有暖色色相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易成为“图”; 13、具有幅宽相等的部分比幅宽下等的部分易成为“图”; 14、与下边联系的部分比上边垂落下来的部分易成“图”。 从上述14系图底关系原理或者说建立图形的14个条件可以看出,在设计中实际上是运用对比突出重点的关系,是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在森林景观设计中,也可依据这一原理发现很多图———底关系,如大片林分中的高大树木;混交林中的阔叶树;春季林分中的开花植物;秋季林分中黄叶、红叶树木;林中的空地;大片草坪中的树丛、堆石;森林模地上的廊道;分布下均林分中较密部分,这些都是各自背景上容易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