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地质1401
张迪
1.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全国地下水资源概况(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
1.地下水资源量
2.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与1984年成果比较)
3.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
区域降水量发生了变化
人类工程活动使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部分地区水文地质参数发生了变化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评价面积增大(地下淡水可
开采资源评价面积增加了近430万km2)
评价精度明显提高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
1.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长
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年地下水开采量为572亿m3,80年代增加到748亿m3,2000年达到1068亿m3,2008年达到1071亿m3。其中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全国开采量的76%。
地下水开采程度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除青海省外,开采程度均超过20%。其中天津市、河北省和北京市开采程度超过100%,开采程度超过或接近70%的有山东、河南、山西、辽宁。
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除上海超过90%,贵州、江苏、重庆超过20%外,其它省(区、市)均小于20%。
2.地下水开采程度地区差异较大
3.地下水供水比例与用水结构发生变化
供水比例: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呈先增长再到基本稳定的趋势,1980年为14.0%,2000年为19.8%,2003年为19.1%,2005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8.4%左右。
用水结构:农业灌溉用地下水占地下水总用水量的比重呈递减趋势,已从80年代的88%下降到2008年的62%;工业和生活用地下水的比重明显上升,80年代工业和生活用地下水的比重为12.0%,到1999年工业用地下水的比重为18%,生活用地下水的比重为20%。
城市地下水开采: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
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全国用水量急剧增长,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m3的速度增加。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但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相当突出,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一、地下水资源紧缺和水资源浪费并存
二、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
地下水超采是指一定地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并造成了地下水位多年持续下降的现象。
严重超采区判断的依据:
水源地超
采状况
行政区域超采状况
三、地下水资源超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下水超采,其实质是破坏了地下水及其赋存介质天然状态下固有的生成—赋存—运动之间的平衡关系。地下水原有补排平衡关系的失调,必然要在新的条件(即开采条件)下寻求新的平衡,在寻求新的平衡过程中,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地下水
超采引
发的生
态环境
问 题
地面沉降
地面塌陷
泉水断流
海水入侵
土壤次生盐碱化
荒漠化
地面沉降是一种地面变形现象。地面沉降是由于开采深层承压地下水,降低了开采含水层的水头压力,从而导致粘土(淤泥)质隔水层及含水层中粘土(淤泥)质透镜体被压缩,引起地面区域性下沉的现象。
(1) 地面沉降
全国有40多座城市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2m的有上海、天津、西安、太原,天津塘沽个别点最大沉降量已达3.1m。
西安市钟楼累积下沉了75.1cm,大雁塔什字下沉225.2cm,大雁塔向北倾斜88.4cm。
后果:地面沉降使建筑物基础下沉,公路、桥梁开裂,地下管道断裂等。
(2)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也是一种地面变形现象,多发生在隐伏岩溶地下水开采区,因此,又称岩溶塌陷。由于过量开采岩溶地下水,疏干或部分疏干了溶洞,受重力作用,溶洞之上的松散覆盖物塌落,地面形成坑、槽、沟等塌陷现象,即为地面塌陷 。
地面塌陷具有突发性,所以破坏性很大,往往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区及交通枢纽地带,危害特别大。
城市地面塌陷
(3)泉水断流
由于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泉水断流。
(4)海水入侵
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区地下淡水超量开采而造成的海水向陆地流动的地下径流。
原理:在天然条件下,沿海地区的地下淡水和咸水建立了水动力平衡。伸入陆地的楔形咸水和淡水体形成天然的交界面。如果大量开采地下淡水,则会由于降落漏斗的扩大使天然地下水位降低,破坏了咸淡水体之间的平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淡水和咸水界面就会向陆地方向推移,造成淡水体的污染。
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浓度粉尘PFM06E培训-裴建军D浅析.pptx
- LTE中文版信令流程技巧.ppt
- 安规考试(4配电专业)浅析.doc
- 低频低噪声高增益放大器浅析.doc
- 安规考试(4输电专业)浅析.doc
- DSGK-K型高压开关特性测试仪技巧.doc
- 低品位资源的二次开采探讨浅析.doc
- 安规知识竞赛浅析.doc
- 安徽蚌埠项目管理浅析.doc
- 安徽大学微机原理期末复习题2浅析.doc
-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的实验误差分析与控制方法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初中历史课程中学生国际视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发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地理:SEIR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传染病传播路径的模拟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烟草四川公司招聘考试精选真题库2024.docx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高中历史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数字化教学管理背景下教师激励机制创新与教师教学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产品评价 建筑外窗》.docx
- 高中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国家智慧教育云平台移动学习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