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描写手法常见的几套《组合拳》.docVIP

诗词鉴赏中的描写手法常见的几套《组合拳》.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鉴赏中的描写手法常见的几套“组合拳” 句容市第三中学 史 祥 《2007年普通高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中,有关古诗鉴赏评价的说明如下: 考查材料的选择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全面理解,认真领悟,具体分析。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点考察对作者通过文本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 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大,内容丰,或抒情或写景。诗言志,诗贵含蓄,借景抒情的诗歌也多。景物描写的手法较多,这里就介绍一下常见的几套“组合拳”。 正面/侧面 侧面描写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也叫侧面烘托。它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它的好处就在能调动读者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对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进行再创造。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一段即用侧面烘托之法。《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用听众的反应和表现来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⑴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⑵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解析]本诗是李白写音乐的名篇。和《琵琶行》不同,它没有正面直接地描写音乐,而是从听者感觉的角度来写音乐之美,魅力之强。首联写蜀僧手抱名琴,来自名山,气概不凡;第二联写他为“我”弹琴和听琴总的感受;三、四两联通过具体感受和沉醉的情景表现了音乐之美。只要把诗意把握住,答题就不难了。 答案(参考):⑴“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⑵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时的神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虚/实 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诗歌中,“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和“实”的含义有二:就诗歌描写对象而言,情(理)为虚,景(形)为实;就作用与方法而言,间接描写和省略之笔为虚,直接描写和详写为实。古典诗歌中,常将这两者互相配合,互相生发,从而使诗歌形象鲜明生动,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又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对面落笔,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杜甫的《月夜》运用的正是这一技巧。安史之乱,杜甫妻离子散,自己身在长安,妻子却远处 州,两地阻隔,生死莫测,牵肠挂肚,何时相逢,诗人的内心情感激荡,如波汹涛卷;但在表达这种情感时,他却从对面落笔:“今夜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的构思,正应了前人的评论“忌直贵曲”。另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也都运用了这种笔法。 还有一种以实喻虚的情况,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苦比喻为滔滔江水,形象生动可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