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恐龙简介.ppt

恐龍簡介 何謂恐龍 恐龍(Dinosaurs)是生活在中生代多樣化優勢的脊椎動物,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是群生存於陸地上的初龍類爬行動物,四肢直立於身體之下,而非往兩旁撐開。 恐龍生存的年代 恐龍最早出現在 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 恐龍皆為陸地動物 所有的恐龍皆為陸地動物。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龍,例如:二疊紀的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天上飛的翼手龍、海中的魚龍、蛇頸龍、滄龍等,但從科學角度來看,這些都不是恐龍。 恐龍的祖先 恐龍-名稱的由來 恐龍(Dinosauria)是在1842年由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正式提出,歐文把恐龍總目定義為蜥形綱(Sauropsida)的一個獨特部族。 恐龍的共有衍徵-1 恐龍的共有衍徵包含: 1.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讓胸鎖三角肌肉附著的部分),長度約是肱骨的1/3到1/2。 2.腸骨後部有個突出區塊。 3.脛骨末端邊緣寬廣,有個往後的凸緣。 4.距骨有個明顯上突,與脛骨契合。 恐龍的共有衍徵-2 恐龍具有兩對『顳顬孔』,這是雙弓動物的共同特徵。 恐龍還具有眶前孔與下頜孔,這些則是初龍類的共同特徵。 恐龍的共有衍徵-3 不同的恐龍生物群獨自演化出現,有: 1.延長的肩胛骨 恐龍的分類-1 恐龍的演化支序 各類恐龍的特徵 蜥臀目-獸腳類 牠們原先是肉食性動物,但是在白堊紀時期,一部份的獸腳類恐龍演變成為草食性動物。 後來演化出一類特殊的小型恐龍,可能是鳥類的共同祖先,鳥類在晚侏儸紀出現。 獸腳類是鳥的祖先 獸腳亞目與鳥類之間的共同點包括了「三指腳掌」、胸部上的「叉骨」與充滿空氣的骨頭。 某些獸腳亞目擁有羽毛和孵卵行為。 最大型的獸腳類恐龍 從暴龍被發現以後,已經有許多的其他大型獸腳亞目恐龍被敘述,包括:棘龍、南方巨獸龍、鯊齒龍、暴龍以及馬普龍。 伶盜龍--迅掠龍 伶盜龍又譯「迅掠(猛)龍」,學名的意思為「敏捷的強盜」。迅掠龍的奔跑速度快,牠們聯合起來的時候可以攻擊比牠們體型還要大的動物。 牠主要的武器是鐮刀形的第二腳爪,當牠跳到獵物身上能以爪鉤住獵物的獸皮,不斷的搖動腕關節直到獵物被砍至重傷。 暴龍 暴龍 意思為暴君蜥蜴,是所有肉食性恐龍中最晚出現、也最孔武有力的種屬之一。 牠以兩腳行走,頭部的比例極為巨大,有鋸齒邊緣得牙齒,粗壯的腳上長著具利爪的腳趾,手上只有兩小指。 有學者認為暴龍的骨骼結構不足以支撐其快速奔跑,因而懷疑牠主要是以腐食為生。 蜥臀目-蜥腳類 蜥腳類是長頸的草食性恐龍,最後演化成完全四足行走,並且為地表上出現過最大的陸地動物。 數種大型蜥腳下目恐龍的體型比較圖。分別為:雙腔龍(紅)、泰坦巨龍(灰)、阿根廷龍(紫)、超龍(橘)、梁龍(綠)、海神龍(藍) 蜥臀目-蜥腳類 蜥腳類恐龍已適應成能夠以高層樹葉為食,吞食胃石來協助磨碎堅硬的植物纖維,類似現代鳥類的沙囊。 腕龍 腕龍 是已知最長、最重的恐龍之一。前肢比後肢長,因此肩膀比臀部為高。 腕龍頭部的高度是心臟能將血液輸送到達的最大高度。 曾於侏儸紀公園 I 中出現。 迷惑龍--雷龍 迷惑龍(Apatosaurus)就是雷龍,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後來發現幾個零碎的恐龍骨骼化石,推測這個恐龍體型巨大,行進時可能如雷聲隆隆故取名。 後迷惑龍與雷龍是同一種生物。依據古生物學的命名優先權,迷惑龍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龍的命名以「迷惑龍」稱之。 鳥臀目-覆盾甲(裝甲)類 覆盾甲亞目類的恐龍披覆著十分顯眼的防衛性骨質棘釘和骨板。包含了兩大群:『劍龍類』及『甲龍類』。早期這些恐龍身上只有小型骨質護板及飾釘,到了侏儸紀中期之後體型則越趨大型化,且防衛的骨質棘釘和骨板也越具攻擊性。 鳥臀目-劍龍類 劍龍下目中最為衍化的一群,背部到尾部上方有雙排的骨板或尖刺,可能具有防衛功能。較原始物種的骨板或尖刺較小,某些物種的肩膀則具有長刺。劍龍科的頭顱骨較華陽龍科長。前肢較後肢短。 劍龍 劍龍因為在頸部、背部及尾部有向上突起的大骨板而得名。 前端有角質嘴喙,嘴喙的後方有許多牙齒;尾巴的末端有兩對長骨釘突出。 骨板的功能,一是有助於吸熱、散熱之用;二是可以在遇到敵人攻擊時,充血變色來阻嚇敵人。 鳥臀目-甲龍類 甲龍類可分為兩科:甲龍科與結節龍科。兩者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大部分甲龍科恐龍尾巴尾端有棒槌狀骨槌,而結節龍科恐龍缺乏骨槌。 鳥臀目-鳥腳類 鳥腳類起初是小型、二足、快速奔跑的草食性動物,後來種類與體型都逐漸變大、變多,並在北美洲佔優勢。 牠們在演化上最主要的優點是咀嚼方式的進展,是爬行動物裡最複雜的咀嚼方式,可與現代的牛相比。 鳥臀目-鳥腳類 早期鳥腳類身長只有1公尺,速度很快,有僵硬的尾巴,在牠們奔跑時可協助維持平衡。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