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土石坝课程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班 级: 水电XXXX姓 名: XXXX 学 号: XX指导教师:成 绩:目录一、基本资料- 1 -1.1 坝址区自然条件- 1 -1.2 坝址区地质条件- 2 -1.3 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指标- 3 -1.4 其它资料- 4 -二、枢纽布置- 5 -2.1 坝型选择- 5 -2.2 枢纽建筑物及其布置- 6 -三、剖面设计- 8 -3.1坝顶高程- 8 -3.2坝顶宽度- 13 -3.3坝坡- 13 -3.4坝底宽度- 13 -四、土料设计- 14 -4.1土料设计- 14 -4.2填筑标准设计- 15 -五、防渗排水设计- 16 -5.1渗流计算(电算)- 16 -5.2渗透破坏验算- 24 -5.3排水设施选择- 25 -六、土石坝稳定计算- 26 -七、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33 -7.1土石坝的坝基清理- 33 -7.2土石坝的防渗处理- 34 -八、土石坝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 34 -8.1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 34 -8.2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 35 -九、土石坝细部构造设计- 35 -9.1坝顶- 35 -9.2防渗体- 36 -9.3排水设施- 37 -9.4护坡与贴坡排水- 37 -主要参考文献- 40 -基本资料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属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40000m3/s(三门峡水库不控制的情况下)。水库防洪限制水位275m,总库容126.5亿m3,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正常运用期的保证出力为30万千瓦。1.1 坝址区自然条件小浪底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上距三门峡水库130km,下游是黄淮海平原。坝址处河道自西向东,水面宽约200m,河床底宽400m~600m,河床最低高程约130m,河滩分布在南岸。距离地面十米处的风速为15m/s,吹程为6km。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挡水建筑物要求按8度地震烈度设计,非挡水建筑物设防烈度为7度,峰值加速度为0.215g。混凝土与基岩之间的抗剪摩擦系数f=0.65。由于受地形、气候、产流条件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大部分径流来自兰州以上及龙门到三门峡区间。受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黄河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很不均衡。干流及较大支流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60%左右,每年3月份-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黄河90%的水量。黄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发生时间为6-10月,其中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兰州以上一般在7月-9月,三门峡-花园口之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黄河洪水的洪峰形式,上游为矮胖型,洪水历时较长,洪峰较低。中游洪水形式为高瘦型,洪水历时较短,洪峰较高。小浪底枢纽2000年水平年设计多年平均年径流为277.6亿m3,设计年均输沙量13.5亿t,年平均含沙量48.6kg/m3,在天然情况下汛期7月~9月来沙量占85%。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见下。表1-1 不同频率的洪峰流量表频率0.010.11洪峰流量(Q/m3)523004000027500黄河径流的泥沙含量居世界首位,多年平均含沙量37.6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13.51亿T。在一年之中,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干流站7-9月沙量占全年沙量的80%左右,支流站接近100%;汛期沙量又集中在几次暴雨洪水之中。黄河泥沙约有1/4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下游河床每年以10cm速度抬高。小浪底水利枢纽控制近100%的沙量。1.2 坝址区地质条件小浪底工程坝址河床覆盖层最深达74m。坝址区出露基岩为二、三叠系砂岩和粘土岩互层,坝址左岸岸坡较陡,由紫红色砂岩夹薄层粘土岩组成,基岩出露高程为290m~300m,出露的地程其上为黄土覆盖,厚10m~20m。坝址右岸岸坡较缓,离河岸较远处基岩出露高程为380m~400m,由青灰色砂岩和紫红色粘土岩组成。坝址区断裂构造发育,沿坝轴线有13条断层,其中对大坝影响较大的F1断层位于河床右岸岸边,走向大致与河道平行,断层带物质为断层泥、角砾及岩粉,为一隔水断层。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厚度一般为30m~40m,最厚约80m,河床右侧覆盖层下有一基岩陡坎,坝轴线处陡坎高45m,坎的坡度约为1:0.35,向上游陡坎逐渐变缓直至消失。坝址区两岸及坝肩基岩泥化夹层发育,其抗剪强度指标:f=0.23~0.28,C=10 kpa。夹层抗剪强度低,给坝体、坝肩均带来严重的稳定问题。1.3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指标粘土在天然状态下:粘粒含量30%~40%;天然含水量23%~24%;塑性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