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pdf

南海北部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林长松‘高金耀。王冠荣2叶芳‘谭勇华‘ (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 林长松(2005)等对南海“扩张成因”模式提出质疑,认为“扩张成因说”仍有许多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问 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南海区域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呢?作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从基础 做起,故拟首先从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的珠江口盆地区及其邻区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形迹方面入手,探讨其地壳构 造运动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演化问题,以期对南海区域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特征获得某些更为清晰的认识。 1新生代时期的构造运动特征 (1)白垩世末~新生代的构造运动概况 任继舜等(1991)认为,自垩世末,东亚构造运动的形式已由强烈挤压褶皱造山运动转为以张性为特征的构 造运动。华南陆缘沉降带,以下陷沉降发展为主。在大陆架、大陆坡的几个坳陷区内广泛堆积了3-8kin厚的海相 或海陆交互相第三系。晚白垩世与古新世之间(约65.67Ma前后),南海北部陆架发生晚拉拉米运动。这个时期的 块断活动导致珠江口盆地开始形成。神狐组与前第三系基底杂岩系(声波基底)之间呈不整合接触;在骘琼盆地 和北部湾盆地均可发现该期不整合。曾维军等称之为“裂开不整合”。标志南海区域构造运动进入一个崭新的地质 时期。 (2)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征 现将主要根据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并结合邻区及周边资料,探讨该区域新生代时 期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发展的特征。 ①古新世与始新世之间(约55Ma前后),神狐组与文昌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北部 湾盆地的长流组与流沙港组之间和台湾区的相应地层之间亦为不整合接触。与此同时,台湾区的西部山麓及滨海 平原地区和脊梁山脉的相应地层之间呈不整合接触。由上可见,此期的构造变动产生了重要的区域性不整合。 ②中始新世晚期与晚始新世早期之间(约45Ma前后),文昌组与恩平组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台湾区的毕禄山组的顶部和台北坳陷欧江组顶面有与之相当的不整合。 ③始新世与中渐新世之间(约34Ma前后),恩平组的顶部出现不整合。南海北部大陆架与 大陆坡的广大地区(包括莺琼盆地和北部湾盆地)普遍上升,致大部分地区遭受剥蚀,形成区域性的不整合。该 期问,台湾岛发生埔里运动,引起了老第三纪及其更老的地层上升成陆,部分老第三系受到褶皱断裂作用。 ④渐新世和中新世之间(约23Ma前后),珠海组与珠江组之间的不整合是这次上升的构造 运动的反映。与之相当时期,莺琼盆地的陵水组与三亚组之间,以及北部湾盆地的涸州组与下洋组之间,属于假 整合接触关系;在西沙地区,该期构造运动之后,结束长期遭受的剥蚀状态,开始接受西沙组沉积:台湾岛的中 东部也开始接受礼观组和都峦山组的沉积;台湾浅滩的基准井中揭露出渐新统和中新统之间存在着一个区域性的 不整合。 另据研究,渐新世以来,华南大陆缘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条挤压性逆断层。由此可见,以上弧期的构造运动 是在总体沉降背景之下发生的,其规模与强度都不是很大。但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两次运动期间正处于所谓的南海 海盆“扩张”期内。面对来自南面邻近的深达岩石圈量级的“扩张”运动,却未在其北边留下相互强烈挤压作用的构 造形迹,这似乎不可思议。 ⑤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约lOMa前后),韩江组与粤海组之间存在不整合(或假整合)。 该期构造变动以比较强烈的差异沉降为特征,并伴有区域性的玄武质岩浆喷溢活动。与此同时,莺琼盆地的梅山组 与黄流组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北部湾盆地的角尾组与灯楼角组之间属于假整合接触关系。 ⑥中新世末与早上新世之间(约5Ma前后),粤海组和万山组之间存在着不整合(或假整合) ·302· 接触关系。与之相当时期,台湾浅滩上的基准井中见到上新世和中新世之间有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台湾东部都 峦山组和大港口组或利吉组之间的不整合等,均为与该期的不整合或构造变动相当。在台湾该期构造运动称为海 岸山脉运动。西沙地区永乐组和永兴组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概而言之,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及其邻区的地壳构造运动有以下特点: a. 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及其邻区是在总体张裂沉降的背景之下发生的,特 别是渐新世之后沉陷更为明显;b.具有区域性发生的特点,南海北部与其周边有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是处在统一 的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之下发生的;C.地壳的构造运动贯穿了晚白垩世末之后的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