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三萜类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三萜类化合物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结构与分类 第二节 生物合成(了解) 第三节 四环三萜 第四节 五环三萜 第五节 理化性质 第六节 提取分离 第七节 生物活性 第一节 结构与分类 皂苷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水溶液经振摇后能产生大量持久性似肥皂样的泡沫,故有此名。 一、甾体皂苷 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核,1936年给这类化合物提出一个总称“甾体化合物”,“甾”字很形象化地表示了这类化合物的骨架, 即在含有四个稠合环“田”字上面连有三个支链“〈〈〈”,C10、C13上各有一个β甲基,称为角甲基。 C17位有侧链,多为β型。 (一)甾体皂苷元的结构特点 1、含A、B、C、D、E、F六个环,A、B、C、D组成甾体母核,化合物的四个环之间,每两个环以碳碳单键稠和时,可以是顺式的(取代基在同一侧),也可以是反式的(取代基在两侧)。 2、A/B环的稠合方式有顺式(5-βH)或反式(5-αH)稠和。 B/C环是反式稠和(8-βH/9-αH)。 C/D环有顺式(14-βH)或反式稠和(14-αH)。C10、 C13、 C17位的侧链为β型。 3、在E、F环中有C20、C22、C25三个手性碳原子。C20所连甲基(C21)为α构型。C22对F环也是α构型。当C25上甲基(C27为直立键, β-构型,其绝对构型是S型,称螺旋甾烷;当C25上甲基(C27为平状键, α -构型,其绝对构型是R型,称异螺旋甾烷; 4、分子中常含多个羟基,大多数在C3上连有羟基并与糖结合成苷,分子中也常含有羰基和双键。 5、甾体皂苷分子中不含羧基,呈中性,故又称中性皂苷。 (二)结构举例 分布 玄参科、夹竹桃科、毛茛科、萝摩科 二、三萜皂苷 三萜: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 三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有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称为三萜皂苷元;有的以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称为三萜皂苷。 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称其为酸性皂苷。 三萜的分布 三萜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主要分布于菊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远志科、桔梗科及玄参科。含有三萜类成分的主要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灵芝等。 动物体中三萜: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鱼肝脏中分离出鲨烯;从海洋生物如海参、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近几十年还发现了许多由于氧化、环裂解、甲基转位、重排及降解等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高度氧化的新骨架类型的三萜类化合物。 达玛烷型皂苷存在 五加科 人参 鼠李科 酸枣仁 羊毛脂烷型皂苷存在 灵芝 海洋生物:海参、海星等 5.发泡性 皂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多数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后可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并不因加热而消失。 第三节 提取分离 一、提取 (一) 皂苷的提取 1.醇提,正丁醇萃取; 2.醇提,丙酮或乙醚萃取; 苷元的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一)分段沉淀法 (二) 硅胶吸附柱层析 二、分离 (一)分段沉淀法 (二)胆甾醇沉淀法 (三)硅胶吸附柱层析 第七节 生物活性 抗炎:如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肝炎 抗肿瘤 抗菌、抗病毒 降低胆固醇 杀软体动物 抗生育 其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压等 本章掌握内容 四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理化性质 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齐墩果酸首先由油橄榄的叶子中分得,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如在青叶胆全草、女贞果实等植物中游离存在,但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存在。齐墩果酸具有抗炎、镇静、防肿瘤等作用,是治疗急性黄胆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齐墩果酸含量超过10%的植物: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龙牙葱木(Aralia mandshurica)  纯度在95%以上,是很好的植物资源。   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中含有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和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甘草次酸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作用,临床上用于抗炎和治疗胃溃疡。但只有18-βH的甘草次酸才有此活性,18-αH者无此活性。 柴胡皂苷元B 二、 α -香树脂烷型(乌苏烷型) 又称?-香树脂烷型(α-amyrane)或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