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教孩子学理财.doc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快教孩子学理财全部章节 第一章 培养孩子理财能力刻不容缓 幼不学理财,财不理终生 从女儿接受生产笔袋的“订单”说起 2009年冬天,9岁的女儿格格在班级做了第一笔“生意”,赚到了3元钱。这要从她在电视上学会用海绵纸做笔袋说起。 格格先是用普通硬纸做了一个笔袋,确认做出的笔袋没有问题后,才让妈妈给她买了海绵纸和打孔机,自己动手做起笔袋来。小家伙做出来的笔袋还真不错,很漂亮也很实用,自己还加了个福娃钥匙链,既可作为装饰,也可作为笔袋的提手用。 格格做的笔袋拿到班里后,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很喜欢,都向她“要”;现在的小孩都很尊重他人的劳动,所谓“要”就是买。格格回家征求妈妈的意见,到底要不要同学的钱呢?如果要,应该收同学多少钱合适。 妻子说,做笔袋是有原料成本的,并给她算了一下:一张海绵纸2元,能做三个笔袋,外加一个3角钱的福娃钥匙链;一个笔袋的成本能达到1元钱——这不包括女儿的手工费。 格格最终决定还是应该要钱,理由有两个:第一是同学们主动找她“要”,第二是做这个笔袋是有成本的。她结合妈妈的意见,给笔袋定价为1.5元一个。她把几种颜色的海绵纸拿给同学,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这也算是按客户个性需求下订单了。女儿第一批笔袋一共订出去6个,每个1.5元,这样相当于赚了6×0.5元=3元。 这件事过后我问女儿有什么收获。她告诉我:“一个东西要得到别人的喜欢才是好东西,任何商品都是有成本的。” 格格明白这些成本包括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当然,她不能想到一个真正的商品销售出去还有很多成本,去掉这些成本才是商品的利润。实际上从成本角度来说,这单生意是没有利润的,她赚的仅仅是加工成本(手工费)。 读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觉得格格不应该要同学的钱。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要不要钱都会有争议的,要与不要也都能出说自己的道理来。我想,我们暂且把这个事看作是小孩子之间的一个游戏。在我看来,格格从学做笔袋、获得个性订单、按订单生产交货这个过程来讲,还是值得表扬的。 这是格格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到家庭外部的钱。事实上,格格从7岁开始就用劳动赚钱,8岁时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按摩卡、画儿、手工作品、微波鸡蛋饼。女儿用这些产品在我们家这个“商业环境”中创造财富——这些做法并没有人告诉她,完全是她自发做的。 美国教育基金会会长夏保罗先生,这位为世界各国培养出一千多名CEO的教育家说:“美国许多家长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EQ(情商)、FQ(财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财商教育。”正是这种财商的教育,使得他的5个孩子的综合素质都非常高。他们分别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大学,并全部拿到了MBA学位。步入社会后,他们的年收入高的达到400万美元,最少的也超过了200万美元。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理财教育让人们得到自信和能力,帮助人们实现梦想。”曾五连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也曾说过:“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决定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接受理财教育。”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也谈到自己对财商的感悟:“高财商的人可以将财富意识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 父母不应该是“孩奴”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对他最无私付出的老师。父母尽其所能为孩子选择各种不同的教育,希望好的教育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身体好、性格好就可以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大多数家长并不主张让孩子去接触和钱有关的事情。孩子的所有消费,父母都面面俱到地代为解决了,甚至好多孩子觉得需要什么东西只要找父母就可以了,父母成了孩子的“财务部长”“后勤部长”。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给他们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就不能体会到钱是父母努力工作得来的。 家长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外,也千万不要忽视财商教育。在很多家庭中,好多孩子从来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也怨不得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从小也没得到父母给予的财商教育。 在我们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有着相同的烦恼:一方面,为了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而辛勤工作、省吃俭用,想方设法地挣钱、攒钱;另一方面,孩子花钱的速度几乎赶上了父母挣钱的速度。结果是,孩子的生活质量上去了,而家长的生活质量却下来了。这就像是一个水池同时开了入水口和出水口,当要用水时,蓄水量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久而久之,这些父母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还没摆脱“房奴”“车奴”“卡奴”,又成了“孩奴”。 在中国,孩子上大学后,绝大部分在经济上都要依靠父母给学费和生活费,而在美国只有1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