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述.pptVIP

《童心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受当事之知      当事:主事者、当权者 B.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渎:轻慢、不敬 C.而不绳以君臣之法      绳:束缚 D.夫固可以礼屈        屈:屈服 答案:D D项,“屈”的意思是“使……信服”。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C A项,“以”,①因为,连词;②用,介词。B项,“乎”,①相当于介词“于”,表比较;②相当于“于”,介词,对。C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D项,“为”,①表被动;②介词,替。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明君王“得遇知己”而应持态度的一组是(  ) ①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②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③不绳以君臣之法 ④士之自负也愈大,则其自待也愈重 ⑤以世俗之心待君子也 ⑥可以礼屈,而不可以势束也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答案:B ①④两句针对“士”而言,⑤句表明的观点相反。排除这三句即可。 返回 童心说 天理人欲 李贽(1527-1602),字卓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回族。嘉靖三十一年(1552)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讳,取名贽。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他曾接触过王阳明的学说,并研究佛学。归隐后,主要从事研究、讲学和著述。因著述而遭受攻击与迫害,76岁时,在狱中自杀身亡。主要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潭集》《李氏文集》等,著名文章有《童心说》等。 《童心说》是李贽的一篇著名文章,收入《焚书》卷三。本文的主旨是对人们丧失本真自我,以后天习染等蒙蔽纯净本心的现象进行猛烈抨击,主张人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本真自我。李贽认为,只有童子才保持了人心纯真的本来面目,童子之心是未受外在污染的纯真之心。而本真自我在接受了闻见的道理以后便丧失了,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人的道理闻见,主要是从读书识义理而来,因此读书识义理便是造成童心丧失的主要原因。其实,李贽所谓的读书识义理便会丧失童心,并非叫人闭目塞听,不读书,不与外界接触,他主要是抨击当时虚伪的世风和俗儒。因此,李贽提倡童心说,就是要人们返回赤子之心,重现本真自我,以纠正虚伪的世风。 1.注字音 遽失________  根柢________  湮灭________ 懵懂________  褒崇________  渊薮________ 2.解多义 jù       dǐ       yān  měnɡ      bāo      sǒu 绝:形容词,绝无  动词,拒绝       动词,横渡    动词,断裂    形容词,陡峭的 形容词,畅通     动词,发达     动词,到达       动词,到、至       形容词,通晓事理的  动词,发表     名词,头发      动词,打开  动词,调遣        动词,抒发  3.辨用法 龙洞山农叙《西厢》 “叙”,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闻见从耳目而入 “闻见”,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主”,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日”,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 “辩”,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体格”,________________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笔”,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序’,作序     通“智”,聪明   动词活用为名词,见闻的事     名词活用为动词,主宰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通“辨”,分辨       古今异义词,文章体裁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决定目之为经矣 “决定”,________ 决定目之为经矣 “目”,________ 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 “处方”,________ 古今异义词,一定,必然  名词活用为动词,看成      名词活用为动词,开处方  4.明句式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________ 言虽工,于我何与________ 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________ 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5.积名句 若失却童心,___________;失却真心,___________。 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___________;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