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作家简介 生物学家谈家桢 复旦大学教授 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奇妙的克隆 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繁衍(y?n) 囊胚期(náng pēi) 蟾蜍(chán chú) 蝌蚪(kē dǒu) 鄞县(yín) 性腺(xiàn) 胰蛋白酶(yí méi) 分泌(mì) 濒临(bīn) 孵化(fū)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zu? 一撮 qiè切实 chù牲畜 cuō 撮合 qiē 切割 xù 畜牧 词语积累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难能:不易做到。可贵,值得宝贵。 濒临:接近,临近。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什么事也没有。 两栖: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生活;比喻工作活动在两种领域。 1、读课文,每个大段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解释什么是克隆 说明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 重点介绍克隆羊“多利”的情况 克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整体感知 2.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 什么作用? 3.“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4.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克隆”? 5.克隆的“奇妙”体现在哪里?你能找出课文 当中列举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吗?(按顺序) 整体感知 6、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 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 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 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合作探究 A读第一部分 1、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3、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来。并回答其作用是什么呢? 4、对克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细胞核 无核鲫鱼卵细胞 取 出 植入 得到 克隆鲫鱼 人工 培育 “换核卵” 由去核卵细胞与鲫鱼囊胚期细胞细胞核组成 鲫鱼囊胚期细胞 中国最早的“克隆鱼” 中国克隆实验 外国克隆实验 突出我国科学家的贡献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 “多利”诞生 动物界克隆 植物界克隆 低级 高级 符合认知的规律 克隆技术在发展 合作探究 B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2、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4、这部分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5、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我们该如何做呢? 多利的一生 姓名:多利 性别:雌 种族:哺乳纲、牛科、绵羊 生日:1996年7月5日 出生地:苏格兰 基因父亲:无 基因母亲:一只芬—多塞特种白 绵羊 线粒体母亲: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生育母亲:另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进入社交圈时间:1997年2月23日 子女:生育6名,存活5名 死亡:2003年2月14日 “多利”的克隆过程 先 与此同时 手术完成之后 然后 1996年7月 克隆技术大事记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克隆设想。 1952年:科学家开始用青蛙进行克隆实验。 1970年:克隆青蛙实验取得突破,青蛙卵发育成了蝌蚪,但是在开始进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诞生。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国PPL医疗公司宣布,该公司克隆出一头牛犊“杰弗逊先生”。 1998年7月5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