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shanghai/)制作
2015上海事业单位考试写作模拟题(二)
【材料】
这两天,一则带有病毒营销嫌疑的讯息,在社交网络热传。仅仅24小时,这条吁求“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图文,被转发了超过百万次,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这条讯息“刷屏”。
抛开具体的内容,仅仅从现象上来看,这不过是中国社交网络一次周期性、现象级的舆论井喷。每隔一段时间,社交网络上就会就某一热点议题广为转发、传播。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当人们压抑的表达,郁结到一定的程度时,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议题,就可能引发情绪性的舆论井喷。
这次的吁求“人贩子一律死刑”的讯息热传也不例外。它和一年来的诸如雾霾、暖男等曾经引发情绪性舆论井喷的议题一样,既安全,又切中人们焦虑的情绪“软肋”。例如,雾霾议题,切中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无助和愤懑;暖男议题,切中女性对低质量婚姻和糟糕伴侣关系的不安和隐忍。这次吁求“人贩子一律死刑”的议题,则切中了人们对社会治理的不满和怨怼。
之所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为“情绪性的舆论井喷”,原因在于,积极转发的大多数参与者,并没有对拐卖儿童事件有过更多的思考,只是从感性的角度,去体验“如果我的孩子被人贩子拐卖了”的情绪。
而这种情绪背后,对应着社会治理的深度积弊。
这么多年来,“打拐”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原因并非缺乏严刑峻法。中国现有的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并不缺乏处以死刑的条款;在司法实践中,每年都有因为拐卖妇女、儿童情节严重而被判处死刑的判例。
为了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一些地方建立了卓有成效,遍及每一个基层村落、社区的网格化维稳体系,一些上访者,无论隐藏多深,都能被迅速地识别处理。如果这个体系用于治理拐卖妇女儿童现象,结果又会如何?如果比较中美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其数据差异令人咂舌。缺乏网格化维稳体系的美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比例超过97%;而中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却不足1%。
严刑峻法并不能有效阻止人贩子的犯罪行为,关键是执法环节,而不是司法环节。基层的大多数执法机构,处置涉“拐”案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相当比例诱拐、贩卖儿童的现象,牵涉到机构犯罪,它们发生在个别基层的福利院、孤儿院。
那些义愤填膺积极参与转发的人们,虽然出于对治理的不满,但他们也选择性忽略中国社会贩卖儿童现象的主要原因,并迁怒于对人贩子的处罚不够。他们与其说是在为那些因为拐卖而失子的家庭吁求,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无需勇气、也没有任何风险的廉价道德优越。
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一旦对人贩子一律施以死刑,那么在罪行败露时,人贩子将更可能杀死拐卖的儿童,因为一旦被捕反正后果都一样,杀死儿童甚至可以“消灭”直接证据。
如果吁求对人贩子一律判死的人,真的站在失子家庭的立场上做选择,那么他们是倾向于“解救孩子并无论如何保证孩子安全”,还是“宁可让被拐孩子冒生命危险也要对人贩子严惩不贷”呢?
已有分析文章有理有据地揭露,这次热传的图文讯息,包含了某交友网站的广告推广链结。不知道策划和推动这次情绪性舆论井喷事件的营销机构,有没有聆听过失子家庭的诉求,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感受
【问题】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写一篇准备发表在政府网站的短文,呼吁网民理性看待打拐问题,500字左右。
【中公教育解析】
须理性看待对人贩子的惩治问题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则关于“人贩子一律死刑”的带有病毒营销嫌疑的讯息。仅仅24小时,就被转发了超过百万次,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这条讯息“刷屏”。这是一次民众的情绪宣泄,更体现出民众对社会治理积弊的认识和思考都不够理性。
打拐问题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对此问题,我们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首先,“打拐”问题得不到有效根治的原因并非缺乏严刑峻法。我国现有的法律,对拐卖妇女、儿童的人贩子,并不缺乏处以死刑的条款;在司法实践中,每年都有因为拐卖妇女、儿童情节严重而被判处死刑的判例。
其次,严刑峻法并不能有效阻止人贩子的犯罪行为。一旦对人贩子一律施以死刑,那么在罪行败露时,人贩子将更可能杀死拐卖的儿童,因为一旦被捕反正后果都一样,杀死儿童甚至可以“消灭”直接证据。
再者,有效阻止人贩子的犯罪行为,关键是执法环节,而不是司法环节。美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比例超过97%;而中国失踪儿童找回的概率却不足1%。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建立了寻找失踪儿童的层层网络,而我国在这方面还给长不健全。
所以,对待打拐问题,我们要有更理性、清晰的认识,不要让某些具有炒作嫌疑的舆论害了被拐儿童。我们更多要在执法层面推荐网络建设,提高失踪儿童的找回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学术推广方案.ppt VIP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电子商务基础》补考试卷B.docx VIP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x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 Part1 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二手车买卖买卖合同范本6篇.docx VIP
-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pdf VIP
- 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乙卷.docx
- 毛衫专业英语中英对照.docx VIP
- 三字经英文版赵彦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