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与现代性的终结.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终结与现代性的终结.pdf

文章编号:1003—9104(2007l04—0023—0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07年 第4期 总第 97期 n -- —_- __ ___ __ -· --_ __ ·__ _- __— -__ _· 。‘— 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UNDRED SCH00LS IN ART 一 艺术终结与现代性的终结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本文对艺术终结论的种种形态、意义和现代性根 源进行 了阐释 ,希望能够厘 清 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误 区,以便进行更深入的研 究。 关 键词 :艺 术终 结 ;现 代性 ;艺术 史 ;艺术理 论 中图分类号 :J0一O2 文献标识码 :A Art Termination and M odernity Termination UU Yue—di 2OO6年5月3日,接受北京798艺术区的邀请,笔者在大 山子第三届艺术节(DIAF2006)期问,做了题为艺术终结了 吗?艺术终结在哪?的演讲。演讲中与诸位当代艺术家的交 流和交锋,充分说明了“艺术终结难题”的前沿性、未解性与 开放性。然而,在许多艺术家的心目当中,艺术终结无非就是 。艺术死了”,在世界上消失了。这其实是天大的误解。 一 、艺术“终结”的五种样态 2004年,艺术史家库斯皮特(Donald Kuspit)仍在以艺术 的终结①为题出版新书。当代欧美的艺术圈里,“艺术死亡 了”,“艺术史终止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 浪。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就此 感叹到:“新千禧年伊始,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美学仍停留在具 有统治性的终结视角里,使如今的艺术陷入了可信危机的理 论当中”!⑦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的确,各式各样的终结论大行其道。“艺术史终结”观念 始于德国艺术史家汉斯 ·贝尔廷(Hans Belting)1984年的专 著艺术史终结了吗?:“作者之死”观念,始于法国结构主义 者罗兰 ·巴特 1968年的作者之死;“审美经验的终结”观 念始于舒斯特曼 1997年的审美经验的终结④一文;“美学 理论的终结”观念,始于美国学者柏林特 1991年的专著艺术 与介入④。如此看来,艺术“终结”包括了五种样态:“艺术” 终结、“艺术史”终结、“艺术家”之死、“审美经验”的终结和 “艺术理论”的终结。⑤ 吊诡的是,这些风靡一时的当代口号之源,既非艺术家也 不是纯美学家所刨,而是肇源于美国分析哲学家阿瑟 ·丹托 (AFthuY C.Danto)1984年始创的“艺术终结了”的宣称。这位 丹托先生在当今欧美学界大名鼎鼎,甚至有论者把他与奎因 (Quine)这样规范的分析哲学家,还有罗蒂(Rorty)这样的非 规范分析哲学家并列入“当代最杰出的十位哲学家”之列。 这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教授,还曾经担任过美国哲学学会 的主席、美国美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哲学杂志的编辑。他较 早的那本哲学专著分析的历史哲学便显示出与传统分析 哲学不同的价值取向。该书开拓性地证明了作为历史思维决 定性因素的“叙事性特征”,这使得他的哲学观念虽然来自于 分析哲学却又具有超越分析哲学的非规范特质。 不过,丹托越到晚年越执迷于“浮光掠影”的艺术现象。 从最初的分析哲学出身,到从哲学的角度考量艺术终结 ,直至 ① Donald Kuspit,11Ie end of ar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1.g~s,2004. ⑦ Richard Shusterman,Performing Live:aesthetic alternatives for the ends of art,New York:Comel University Press。2000。P.1. 0 Richard Schusterman,“The End of Aesthetic Experience”.in Th 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④ Arnold Berleant, Art an d Engagement。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Press。1991,ChapterEleven.在此书的结论部分,阿诺德 ·贝 林特反思了“艺术和美学的终结”问题,其中指出,现在有太多的“终 结”以至于把美学也涵概在内,但“拿什么来取代过去两百年的美学 传统呢?”作者希望修正美学,无论是对过去的美学还是未来的美学都 是如此。 ⑤ 参见刘悦笛著艺术终结之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