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游寿书法的艺术特色和地位.pdf
第25卷 第 1O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_25No.10
2O16年 1O月 Journa1 of Mudanjiang Oct.2Ol6
文章编号:1008.8717(2016)10-0182.03
论游寿书法的艺术特色和地位
阮 宪 镇
(宁德师范学院中文系, 福建 宁德
摘 要:游寿书法刚中寓柔、清逸古拙、自然超脱,在秉承师传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她将学者简直
诚朴的气质与诗人天真浪漫的性情有机融汇,力行沉厚补茂的金石之气与朗秀清雅的书卷气并俱的书风。
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游寿是金石书派继承者与开拓者,作为女性的学者型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
特地位和特殊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游寿;书法;金石书派;学者型
中图分类号: J292.28 文献标识码:A
游寿,1906年出生于福建霞浦的读书人世家 , 自身学养的提高,视野的扩展,渐渐对书法艺术的
其祖上曾出过四个进士和一个举人,.高祖游光绎, 理解有了新的突破。游寿在刚进南京中央大学时,
曾当过林则徐的老师。父亲游学诚把这个独生女视 就知道胡小石教授是大名气的书法家.李瑞清的弟
为掌上明珠 ,早年就学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 ,毕业 子。胡小石曾经在李瑞清家做过家庭教师,在他家
后任教于霞浦县,继承其父事业,1928年考入南 里见识颇多,并多受李瑞清的影响。
京中央大学国文研究生,师从胡小石学习书法,之 游寿跟随胡小石左右达七年之久.胡小石认为
后历任教于四川女子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 礼器碑筋骨最胜,有此基础再学其他没有不如意
学、山东师范学院,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 的。所以。游寿隶书初学 《礼器碑》,其后学习其
疆建设,由山东师范大学调到哈尔滨师范学院。教 他汉隶,而在 《礼器碑》上花费的功夫也最多!我
授考古学、古文字学和书法等课程。一生执教六十 们看游寿写隶书多瘦劲挺拔,高古厚重,可以说纤
多年,她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 细而能厚重是难能可贵的。这段时间游寿在楷书
家和书法家。 上,南原来的颜楷转向学习 《张猛龙》,并且吸取
正如沈鹏先生所说的,游寿是本世纪杰出的书 其碑体的写法,金石之风跃然纸上。
法家。周俊杰也说游寿 应“是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独 若把游寿先生的书法划分为几个时期,一是从
特地位的人物。”“由于诸多原因,她没有被人们熟 十五岁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至 1928年到南京之
知,但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埋没的,游寿的书法艺 前为初学颜真卿楷书、这是游寿书法初级阶段,力
术一定会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并显得弥足珍贵。 求平正时期。二是从 1928年到 1935年这是游寿书
游寿在金石学、史学、考古学等方面都有很深 法学习金石书派的关键时期,此时游寿的书法形神
造诣,这是二十世纪书法家中少见的,也是中国历 都很像胡小石的。显然是传承金石书风最突出的学
史上女性中一位难得的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大家。就 生,这是游寿书法的继承畴期。三是 1935年到1957
她书法艺术而言,笔者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述。 年是游寿博闻治学时期,她广为治学,胸融万卷,
一
、 游寿书法艺术特色 将考古与教育视为毕生事业,将所接触的甲骨文、
从游寿先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历程来看,起初她 金文、碑帖铭文等熔铸于一家,临摹 《礼器碑》与
的习字,只是为了文字的整洁好看,让老师能看得 大量的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中国戏曲的艺术形态及其美学特征.pdf
- 论中国新歌剧艺术的发展轨迹.pdf
- 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pdf
- 论中国民歌的艺术表现特征.pdf
- 论中国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pdf
-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pdf
- 论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神韵的融合.pdf
- 论中国艺术公心——中国艺术精神问题新探.pdf
- 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pdf
- 论京剧音乐与日本歌舞伎音乐的艺术特征.pdf
- 小学语文课程:校园花坛花卉与文学作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地热能源供暖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与建议研究报告.docx
- 高炉煤气脱硫改造项目投标书.docx
- 2025年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案例研究报告.docx
- 高性能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与挑战报告.docx
- 社区零售业态创新与数字化运营模式创新与社区商业生态融合.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公平中的应用:弱势群体支持与教育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体育器材改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与体育器材改造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工程建设标准化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核心原则与应用要求.docx
-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管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