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 14中庸之道复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顾内容 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 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第五课:仁者爱人(仁爱观) 第六课:君子之风(道德修养) 第八课:周而不比(交往观) 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教育观) 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与道德观) 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理想观) 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第十四课 中庸之道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及”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中庸有原则,而非折衷主义。中庸的前提是义、礼,要达到“和”。“中庸”与“和”是通过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中庸具体表现:中德、中行、中礼、中和。 二、本课的具体内容 中德(6.29) 中行(11.16、4.10、13.21、17.13) 中礼(1.12、13.24、17.24) 中和(13.23、) 三、章节梳理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本章内容是中庸是一种道德(中德)。 【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本章内容是中庸的基本内涵(中行)。 【评析】 “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问: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谁更优秀? 要点:师过,商不及,即过犹不及。其实两人都不优秀,因为他们没做到中庸。 探究:“过犹不及”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要点:过犹不及的含义: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强调处事有“度” 。 探究:怎样理解“过犹不及”的内涵?(《五年高考》P198) 探究(课后练习一):“过犹不及”(中庸)和“折中主义”有何区别? 要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成语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不合适。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之与比。” 本章内容是中行。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问:本章指出行“中庸”的前提是什么? 要点:符合道义,这是与人交往的依据。 成语 无适无莫:形容对人对事没有偏向。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本章内容是中行。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