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国民党的诞生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中国共产党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课堂小结: 参见学案“板书设计”部分 当堂训练: 《优化方案》P59页 “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孔隆教育 孔隆教育 * 孔隆教育 孔隆教育 *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程标准 本课目标: 1.知道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特点、意义; 比较新旧民主主义异同点。 2.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并掌握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失败原因、教训; 五 四 运 动 1.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阶级矛盾激化 (根原)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4.外交: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直接原因、导火索) 一、历史背景 (1)时间:1919.5.4 (2)中心:北京 (3)主力:学生 (4)形式:罢课 (5)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 二、运动概况 1 第一阶段 二、运动概况 1 第一阶段 2 第二阶段 (1)时间:1919.6.5 (2)中心:上海 (3)主力:工人 (4)形式:罢工、罢课、罢市(5)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章、陆;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时间:1919.5.4 (2)中心:北京 (3)主力:学生 (4)形式:罢课 (5)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等。 三、历史意义 1 运动性质 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三、历史意义 1 运动性质 2 运动特点 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领导阶级。 三、历史意义 1 运动性质 2 运动特点 3 运动作用 (1)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社会性质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范畴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 1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5 外部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成立概况 何叔衡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董必武 陈潭秋 毛泽东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包惠僧 周佛海 刘仁静 中共“一大”代表 (1)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3)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的内容 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新的革命面貌 二七惨案发生地点 教训:无产阶级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强大的 敌人,必须组成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运动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 合作原因 (1)必要性: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可能性:国民党是较有实力的革命政党且孙中山愿意同中共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 合作原因 2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 实现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4 影 响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课件——任务1新能源汽车起动、操控与充电.pptx VIP
- 2019年山东省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网络安全)答案.doc VIP
- 2025年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招聘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起重机械培训(初训)课件.ppt VIP
- 《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图册》.pptx VIP
- 202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招聘公办中小学教师7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说课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资料.pptx VIP
- 阿那亚品牌手册.pdf VIP
- 2021ACOG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指南要点解读(全文).docx VIP
- 《福建省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第一版)》(2).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