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效果观察.docVIP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效果观察.doc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用2%利多卡因湿敷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即给予外敷2%利多卡因湿纱布;对照组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用传统方法50%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可缩短外渗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外渗局部组织起泡及坏死等严重后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利多卡因;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敷;湿敷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碘对比剂在CT检查中作为医学成像中的不可缺少特定物质被引入人体中,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由于患者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常无医护人员在扫描室内,在陪护观察下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此注射药液的方法为团注,注射压力高,瞬间流速快,再加上碘对比剂本身具有高浓度、高渗透压、高粘滞度等物理特性,容易发生静脉外渗,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轻者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麻木等,严重者可发生皮肤组织坏死、血管和神经萎缩,有的甚至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1]。国内在对比剂使用指南中指出,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24h内使用50%硫酸镁冷湿敷治疗,但在临床实践中,易造成外渗部位溃疡形成。本研究24h内应用2%利多卡因湿敷于碘对比剂大量外渗的肿胀部位,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0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CT检查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36~84岁;外周静脉注射部位:手背2例、腕部2例、前臂部6例、肘部8例;发生静脉外渗面积为5cm×7cm~8cm×12cm。对照组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40~81岁;外周静脉注射部位:手背3例、腕部2例、前臂部6例、肘部5例;发生静脉外渗面积5cm×8cm~6cm×12cm。两组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静脉部位、静脉外渗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及时停止注射,拔出针头,无菌棉签按压针眼10min,无出血后,采用2%利多卡因湿敷。方法:将10cm×10cm的纱布块浸湿于2%利多卡因注射液中,覆盖于外渗部位,覆盖面积以大于外渗部位2cm,外敷纱布为2层,外用透明薄膜覆盖,并用透气胶布稍稍固定,衣袖予宽松为宜,纱布随时保持湿润,以不滴水为宜,连续湿敷1~2d。   1.2.2对照组 本组患者在发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即用50%硫酸镁10cm×10cm纱布2层,覆盖于外渗部位,外用透明薄膜覆盖,2~4h更换一次,连续湿敷3~5d。   1.3观察指标 观察碘对比剂大量静脉外渗后总体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对比剂安全使用指南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疗效评价[2],具体为:①湿敷:24h内局部皮肤正常,无红斑、疼痛。②有效:3d内局部皮肤正常,有轻微疼痛感。③无效:局部皮肤红斑、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溃疡[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B.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P0.05),见表1。   3 讨论   3.1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损伤机制。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使用,增强CT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对比剂,通常成人注射速度为3~4ml/s,注射压力大,老人及血管硬化弹性差的患者易造成对比剂渗漏至皮下组织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4],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增加,甚至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5]。   3.2渗漏分度:碘对比剂渗漏量分度:50ml为重度[6];渗漏量50ml为大量渗漏,其渗漏部位组织出现肿胀以穿刺点范围超过5cm,甚至弥散到整个上肢。   3.3传统方法用50%硫酸镁湿敷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药理作用。毛燕君等[7]针对碘对比剂静脉进行干预措施的研究后指出,对于中重度外渗患者在静脉外渗24h内硫酸镁冷湿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减少碘对比剂吸收,减轻局部肿胀,以保护局部组织免于坏死。但在临床工作中,50%硫酸镁使用时需用纱布块湿敷于外渗处,硫酸镁纱布水分易蒸发可析出结晶,使纱布块干燥、变硬,与外敷局部皮肤粘贴不紧密,影响药物吸收;干燥并结块的纱布与局部皮肤摩擦,容易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