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读懂诗歌1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读懂诗歌1综述

*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新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中对“古代诗文阅读”考点提出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能力的要求,都是以突破语言障碍、读懂诗歌为前提的。 —— 读什么 —— ? 角度一 读懂诗的题目 标题是诗歌内容的重要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内容,有的揭示了诗歌的线索,有的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诗歌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就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一般在题目中含有“歌、行、引、曲、吟、谣”等表示体裁的字,如《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诗。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对点训练】 阅读下列诗歌的题目,指出从题目中读出的内容。 1.[2014?江苏卷]《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 2. [2014?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点明了地点(西湖);②点明了时令(暮春)。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4.《咏素蝶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5.《征人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①交代了时间(中夜);②地点(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 读什么 —— ? 角度二 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 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是一种“变形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如下: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1. 以词语倒装的方式组句 古代诗歌对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主+谓+宾”的固有顺序。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倒装组句。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 如王翰的《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第一句中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中的“欲饮”的宾语,倒装的作用是强化“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视觉效果,突出五光十色的筵席盛况。 返回目录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2. 以词语超常规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规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表达。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超常规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大意是,秋夜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有一艘小船正在向前方驶去。恬静柔和的月光笼罩着小船,就像是船载着月亮向前行驶一样。在宽阔的江面上洒下了淡淡的月色 “明月”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这似乎有悖于生活逻辑,但它却具有了极强的艺术真实性。词人巧妙地将抽象与具象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感染力。 第1讲 读懂诗歌始鉴赏 3. 以省略压缩词语的方式组句 诗歌的语言为了力求凝练传神,往往会以省略压缩词语的方式组句。省略压缩的情形比较复杂,譬如省略句子的一些主要成分,或主语,或谓语,或宾语,或介词。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