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易混、易错点: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学生认知基础:
桶在水中轻一些,但是提出水面时要重一些 时间分配 学 讲 练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温故互查
点评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1、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2、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3、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5、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6、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汇报点评:
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拓展延伸: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课
后
反
思 得: 失: 纠: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课 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易混、易错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学生认知基础: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时间分配 学 讲 练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一根筷子。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温故互查: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让教育因落实而精彩,让教学因细节而美丽。
在教学之路上,你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观察老师做实验
观察并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
合作探究: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3、探究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高考小阅读综述.ppt
- 2016高考总复习特殊句式和主谓一致综述.ppt
- 流动的画公开课讲述.ppt
-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7国际社会与外交政策真题感悟综述.doc
- 课题二泵与风机分类新讲述.ppt
-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述.ppt
- 摩擦力(静摩擦力)讲述.ppt
- 2016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发展课件综述.ppt
- 课题九国际工程项目常用合同条件讲述.ppt
- 课题六__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讲述.ppt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