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缆线路
第一节 电缆线路
? ? ? ?
一、100~380伏电缆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月,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敷设1条100伏以硫化天然橡胶为绝缘、铅包作护套的地下电力电缆,长2.27公里,向直流照明用户供电,成为上海使用地下电力电缆的起源。
地下电力电缆由于不占地上通道,而在市区逐步发展。清光绪二十九年,工部局电气处和法租界公董局的洋泾浜电气厂先后在南京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北四川路、海宁路、杨树浦路、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等处,敷设一批低压电缆供电,长35.20公里。民国4年(1915年)6月敷设的小沙渡配电所(今西康路)低压5号(长77.90米)和低压8号(长66.20米)电缆,截面积为160平方毫米,统包钢带型,660伏级,投运电压为350伏(380伏),是上海市迄今仍在运行最早的350伏(380伏)电缆,接着,民国7年敷设的广东配电所低压7号电缆,截面积为3×160平方毫米十1×95平方毫米,统包钢带型,660伏级,投运电压为350伏(380伏)。
民国8年6月,工部局电气处从浙江路至牛庄路,云南路东电杆处敷设1条3×160平方毫米+1×95平方毫米的660伏级统包钢带型电缆,投运电压350伏(380伏)。民国9年4~12月,又相继在广西、山西、文昌、宁波、武昌、通州等配电所先后敷设660伏级统包钢带型电缆,向所外的350伏(380伏)架空线路馈电。至1949年,全市有200伏地下电力电缆线路45.97公里,380伏电缆线路77.14公里。
1951年统一配电网电压时,低压标准电压定为380/220伏,1959~1976年,将200伏电缆全部升压为380伏。1971年,开始使用380伏塑料电缆。因低压电网以架空线为主,至1979年,全市仅有380伏电缆线路121.60公里。
随着用电迅速增长,为了城市美观和供电安全,在新辟地区建造的变配电站,均以低压电缆作配电线路,如1985~1988年,配合曲阳新村等供电,敷设玉会、连玉、连曲、曲赤等100余条全长20余公里的380伏电缆。至1990年,全市380伏电缆线路增至453公里。
[浙江路桥堍敷设电力电缆场景]
二、5.2~10千伏电缆
清宣统三年(1911年),新中央电站以三相6.6千伏配电,敷设第一条6.6千伏地下电缆供英商增裕面粉厂用电,当年共敷设6.6千伏电缆线路7.12公里。
民国元年起,新中央电站至山西、北京等配电所,江边电站至福宁、广德等配电所,以及民国3年起,山西配电所至工部局、上海总会、中国银行、海关等用户配电所和北京配电所,敷设了6.6千伏电缆。民国13~22年,斐伦变电所至山西、广西、武昌配电所,扬州变电所至福宁、汇山、许昌等配电所,以及武昌配电所至新亚饭店、河滨大楼、光陆大楼、邮政总局等用户配电所之间又敷设大量6.6千伏电缆使每座配电所有2~3个电源,形成安全可靠的6.6千伏电缆环形供电网。
清宣统三年,法商电车电灯公司在卢家湾兴建新电厂后,以该厂为中心至各配电所敷设了大量5.2千伏地下电缆建成可靠的环形配电网。于民国2年12月全部改为5.2千伏配电。此后,华商、闸北、浦东电气公司也都部分采用5.5~6.6千伏地下电力电缆线路供电。民国20年,浦东电气公司为了向华商电气公司购电和供给和兴钢铁厂(今上海第三钢铁厂)用电,在江南造船厂北侧江边码头至浦东煤业公栈,敷设上海第一条5.5千伏穿越黄浦江的水底电力电缆,长850米,截面积为9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同年10月,浦东电气公司又在江南造船厂南侧海军学校至浦东中华码头敷设1条5.5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为9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该2条过江电缆,在抗日战争前因过往船只抛锚而发生多次故障,抗战胜利后,又因发生抛锚故障,且已不需要使用,遂予以报废。民国22年,浦东电气公司为向闸北水电公司购电,敷设从浦东陶家宅至浦西虬江码头6.6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130平方毫米。抗战胜利后,发现该线14只接头中有数只损坏,经修复后,又在民国37年被炮火损坏,遂即拆除。2年后,另敷设新线。民国24年,曾由浦东电气公司敷设一条自浦东火药局至浦西虬江码头北首6.6千伏过江电缆,截面积130平方毫米。抗战胜利后,发现该水线已被日本人拆除。至1949年,上海6家电力公司共有5.2~5.5千伏电缆线路118.16公里,6.6千伏电缆线路357.25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结合电网改造、统一电压时将10千伏定为标准电压。考虑原有设备情况,对5.2及5.5千伏电缆暂升压至6.6千伏。1956年,收集电缆样品进行纸绝缘、附件等试验,制订升压措施。1958~1976年,将全部5.2及5.5千伏电缆升压至6.6千伏运行。1958年9月,在番禺变电站番11线上敷设第一条6.6千伏铝芯电缆,长1.40公里,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