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界望乡
整体感知
乡愁是人生的永恒的境遇,是文学不绝的母题,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具体到一个作家,这种乡愁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大规模乡愁作品的出现总与大多数人流浪在乡土之外有关。怀乡的游子有着个人的父母乡土,有着童年故乡的美好回忆,这又是作家个人的独特体验。洛夫的这首诗感情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它的深层情结则是超时空的。诗人偶尔被一次遭遇触动,便流出了这首情真真意切切的乡愁变奏曲。
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
问题探究
一、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二、本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象趣意深,蕴味无穷。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
语言品味
一、语言的陌生化
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深重悲苦的感情。
二、语言的对比法
本诗有多处对比。如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反衬出游子思乡情感之强烈;“我”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你”却问“我”“冷,还是/不冷?”一热一冷,凸显作者个人独特的感受;只见“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主观的愿望与现实的存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对比与转换,诗歌生长出一种鲜明的张力,把一个离别家乡30年的游子的心绪、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洛夫,1928年生,本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东乡相公堡人。从小读私塾三年。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翌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在军界历任编辑、特等翻译官、英文秘书等职。1973年毕业于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同年退役。此后在台湾中广公司、亚盟总会和东吴大学任职。1954年10月,与张默、痖弦在左营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洛夫著作甚丰,著有诗集《灵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十多种,诗论集《诗人之镜》《诗的边缘》等五种,另有散文、译著多种。
二、诗人自述
在风格的演变中,我要掌握的另一个因素是意象语的鲜活与精练。我觉悟到,写诗犹之插花,安排意象应先求疏落有致,浓淡得宜,才能进而争奇斗胜。秩序是必要的,尽管这种秩序不必限于一般的诗律,甚至可能反诗律,但仍须有一种个人制定的秩序,哪怕是“不被承认的秩序”。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件 (21张).ppt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件 (26张).ppt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件 (28张).ppt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教案.doc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作业.doc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件 (19张).ppt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件 (30张).ppt
- 2015-2016学年岳麓版选修3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课件 (21张).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 老马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2课 老马 课件1.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3课 憎恨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3课 憎恨 课件1.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2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作业).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