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 6 世界建筑8/2002
最近粗读了一些美国老人住宅的书,并有幸参
观了个别的实例,觉得对国内方兴未艾的老人住宅
研究与设计有些借鉴价值,匆匆整理成文难免以偏
概全,挂一漏万,权当是交流供同行参阅。
1.简要回顾
美国在20世纪后半叶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其老龄化问题比较早地显露出
来,在1960年代初即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提出了
养老方式、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及老人住宅设计建
造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引起了政界、学界、设
计界、产业界及民间团体的普遍关注。有关老人住
宅的研究和设计活动从1960年代以来就十分活跃,
并进行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老人住宅、社区的规划
建设。笔者试图将此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分别
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阶段:大约从1950~1970年代中为美国
老人理论及老人住宅研究及设计试点时期,可视为
探索期(更早的研究可追溯到1930年代,但尚未成
系统)。此阶段研究涉及到有关老人问题的社会、经
济、文化及老人住宅建造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有
大量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可以说为大量设计建造老
人住宅奠定了理论、政策、法规和设计方法的基础。
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美国住宅和都市发展局,
政府开发政策研究,为老年及残疾人的住宅:从
1959~1977年202计划的阶段性经验》[1];劳顿,
M·鲍威尔:《规划师手册:老年人环境规划》[2];
阿切雷·罗伯特:《晚年生活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老
年医学导言》[3]等。
第二阶段:大约1970~1980年代中的美国老
人住宅设计方法研究全面进行时期,可视为推广
期。此阶段除了进行更深入的老年人生理、心理、行
为学研究外,重点放在设计方法学上的研究,著作
颇丰,并有大量成功的设计建造案例,已系统形成
老人住宅设计建造规范、法规,在经济界已形成老
人住宅产业。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格林,依萨
克《为老年人的住宅:开发与设计过程》[4];西赛
尔,J·G·埃波,S·戴蒙斯等:《为老年人的低层
住宅》[5];劳顿,M·鲍威尔:《环境与年龄》[6],《生
态与年龄,老年人的空间行为》[7]。
第三阶段:从1980年代中至今为美国老人住
宅设计及建造开发经营成熟期,可视为成熟期,已
形成成熟的老人住宅和老人社区并有与之配套的社
会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在全美形成了连锁式、网
络化的老人公寓服务体系和经营系统,成为住宅产
业中不可小窥的一个重要分支。比较有代表性的论
著有:丹妮·Y·卡斯腾斯:《为老年人的场地规划
与设计》[8]。
2.有关老人生理、心理、行为学的研究及对住
宅设计的指导
2.1 生命周期的研究启示:
此项研究同时涉及老年医学、社会学、环境学
等领域的研究、内容很多,不仅进行了理论论述,而
且对各种老年人群进行了跟踪观测及问卷调查,取
得了比较翔实可靠的研究数据。其中关于老人生命
周期的研究比较有启示。其研究指出人的一生中随
环境与文化标准的改变,会带来生理与心理的不断
变化,这一变化到了老年则进入加速期。主要反映
在老人生理上:首先是感觉过程和知觉(Sensory
processes and perception)的变化。主要是听
觉和视觉的减弱,男子55岁之后(较女子要早)会
逐渐出现"降音丧失"("flat loss")和"选择丧失"
("selective loss"),即很多老人喜欢听低音及音质
均匀的音乐。视觉上则会由于视网膜上黄斑作用而
对某些颜色产生色弱(滤掉紫、兰、绿色),特别是
70岁之后表现更明显,而相对对黄色、橙色、红色
则比较敏感;老人的触觉、味觉及嗅觉也会迟钝,研
究表明:老人们更偏爱香的食物和更好触摸的环境。
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C e n t r a l
Nervous System and Cognitive Functions)的
变化,老人储存外界信息及认知信息的能力在减弱,
他们倾向于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生活,适应新环境
的能力不强,对变化的新环境往往难于认知,并难
以形成他们的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迷
路、转向是老年人的通病;再其次是肌肉和骨胳系
统(Muscular and Skeletal Systems)的变化。
人过了70岁其肌肉强度仅相当于30岁时的50%左
右,骨胳也十分脆弱,这些都影响老人的步态和行
走速度、反应时间和多发骨折等事故。再有老人对
温度的适应能力减弱,并容易产生风湿病、心脏病、
高血压、心肺病、心血管及肾虚等老年慢性病(详
表1)。
老人心理的变化由于其后天经历、文化背景及
先天遗传因素等影响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自锁型
心理宜造成忧郁、孤独、离群、厌世等心理病态,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02-07-01
摘要:作者在分3阶段扼要回顾了美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