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想北平》课件1冀教版综述.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想北平》课件1冀教版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想北平》课件1冀教版综述

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想北平 老 舍 二、老舍简介 1.生平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 2.文学成就 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与作品对话 1、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2、爱北平的理由 3、想北平想得落泪 与作家对话 文章是写出来的,标题为什么不写成“写北平” “写”只是客观的介绍、描写,情味淡了。“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一个“想”字,不仅点明了作者与北京的距离,而且还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无尽的爱、深沉的爱。 思考: 作者想北平想到了什么程度,哪一段讲到了? 第八段:好,不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 讨论交流: ①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真想念”北平呢? ②那个另作者如此想念的北平又有哪些特点呢? ③在描述北平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①表达想念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只是牛的一毛。” 第二段中:“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要说而说不出的” (?)且将自己对北平的爱比喻为儿子对母亲的爱 (补充: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他曾说过:“我一生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第三段“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的浸在自己的血液中,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 (补充:古代有个叫杜宇的国王被人放逐到山中后,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的啼叫,并啼出了鲜血,用在这里写出了对家乡极度的思念。 ) 延伸问答: 文中三次出现“说不出”,为什么作者爱北平却说不出? 老舍先生“说不出”——这不是没有爱,而是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爱到极致却往往难以表达。犹如舒婷在《思念》一诗中所说: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两滴眼泪。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唱,甚至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②北平的特点 动中有静 布局匀调 贴近自然 ③写北平特点运用的手法 对比手法、以情驭景手法 句子:北平之于巴黎(感觉、布置上) 美国包纸的橘子之于北平带霜的玉李 延伸:为何如此对比?是真比不上吗? 这是作者以他特别的方式强化他对北平的爱。这种对比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老舍向我们袒露的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偏爱。用这种毫不掩饰的执拗的偏爱来表达他对北平的深情。因为它是“我的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所以,“我”爱它,想念它,想得都要落泪了。 作者想北平想到以至于“要落泪了”,这种感情是不是有些难以理解呢?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平,而是在山东教书。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我们文化的古都可能就要被侵略者占领,这种情况使老舍先生产生了一种永远失去而不能谋面的痛苦与焦虑。“我”的北平可能再也不属于’我”了!于是“要落泪”的辛酸是真实而震人心弦的。亦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比如人人都知道的故宫、圆明园、地坛等,老舍为什么只写“我的北平”? 而多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只有那些融入到他血液里的细小的事物和景物才能承载他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才是最真切和深刻的。 与自己对话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你身边有没有触动你内心情感的事物呢? *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 中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