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英美新批评的观点解读哈克贝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新批评解读
戴?琳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收稿时间:2004202220
作者简介:戴琳(1972-),女,汉族,安徽宣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摘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本文拟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层的解读。通过对作品的精细阅读,作者认为,小说蕴涵丰富,不仅表现了多重主题,可以有多层面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解剖,其艺术含量之高,非一般作品可比拟。
关键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新批评;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643(2004)0420093203??
英美新批评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英美崛起并曾盛极一时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虽然后来在西方文艺思潮成加速度发展,新论迭出的时代逐渐式微并最后几近销声匿迹,虽然它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公平地说仍不失为一种很有价值,值得推崇的批评方法。新批评的文本中心,它对文本分析的特别强调,应该说是很有道理的。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并不过时,对我们吃透原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拟利用这一武器,对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下简称《哈》)作一尝试性解读,以期更好地了解该作品的价值。
新批评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批评,主要的一个策略便是对文本作精细的阅读。当然,任何的文学批评,都要以细读作品为前提。但新批评却有所不同,而是异乎寻常地细,可谓精细入微。阅读时,批评者需认真关注作品的内在构成与本质特征,从诸如反讽、语调、语义含混、象征、神话、张力等一些重要的批评范畴着手,对作品进行把握、理解与描述,揭示作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逐一讨论,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诠释。“反讽”原为一种修辞术,也就是指我们说话时真正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正好相反,也指事情的发展结果与我们原先的期望和预料截然不同。主要有两种:词语反讽与情境反讽。在《哈》中,我们首先强烈地感到作品的反讽并惊异于作者对此手法娴熟的使用。不仅是词语反讽,亦有情境反讽。它们对表现、强化小说的主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哈克独具特色的言辞常常是反讽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开篇就扑面而来。如“道格拉斯寡妇收我做她的干儿子,说是要教我怎样做个文明人。”联想到主人公在她家所受到的种种约束、限制与训诫,我们知道这所谓的“文明”实在值得怀疑(不外乎站要直,坐要正,吃饭要准时,饭前祷告,饭后读经等);哈克想抽烟,寡妇不允许,说是坏习惯,但“她自己就吸鼻烟;当然,那不要紧,因为那是她自己吸”;在同吉姆谈到什么“国王”、“公爵”等统治阶级、贵族阶层人物时,哈克最后议论说,“皇帝到底还是皇帝,对他们得尽量包涵”,但实际上他真正要说的是,“他们是一群非常混帐的东西”;而在谈到所谓的绅士时,他评论道,“格兰吉弗德是个绅士,你知道。他浑身上下都是个绅士;他的全家也是。正像俗话说的那样,他的出身很好……”。所有这些反讽,把当时南方社会那虚假的文明,束缚人的规矩礼数,可笑的社会等级制度等轻轻松松地揭了老底。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在提到文明时,还有意把“civilization”以及它的动词形式“civilize”拼写成“sivi2lization”与“sivilize”。尽管这样做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表明主
人公的文化程度低,对这个单词不熟悉,但这恐怕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作者似乎还要表明主人公与他所在的那个社会的文明的隔膜与陌生,或者说对其所代表的价值观以及它的实质表示质疑甚至鄙弃。
主人公与吉姆的整个逃亡具有情境反讽的意味。两个人,一老一少,一个黑人,一个白人,年龄不同,肤色各异,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寻找自由,但却出于不同的原因。吉姆为的是要逃离万恶的蓄奴制,改变被奴役的命运,哈克则是为了要摆脱那制约他、禁锢他的“文明”。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得到所要找的自由,相反,却失去了原有的自由。他们不得不躲躲藏藏,昼伏夜出,惟恐撞上任何人,但后来还是被迫和两个骗子搅合在一起。有时,吉姆实际上彻底地失去了自由:遇上人群时,为了遮人眼目,他们把他实实在在地捆绑起来,声称他是逃跑后被抓住的黑奴,他们正把他带回原地,予以惩罚。就连哈克也好不了多少,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不得不扮成个小姑娘出去打探情况。最后,哈克不过是兜了个圈子又回到从前的状况,而吉姆则被骗子们出卖,关押在菲尔普斯农庄。这一切,似乎是要表明,南方的那个社会,旧势力是强大的,个人的反抗与各种努力是徒劳的,或者至少说是很难的。吉姆最后的自由还是得益于沃森小姐的一纸遗书,归功于她的恩赐,是她在遗嘱中写明她去世后她的所有奴隶将获得解放。同样,哈克所走过的心路历程亦具有反讽的味道。他是一个十来岁的流浪儿,没有受过什么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滨河森林公园开园通稿.doc
- 滴翠亭宝钗有意拉上黛玉,但绝不是嫁祸.doc
- 漫步茅台渡.doc
- 潮汐能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doc
- 潮读《西潮》.doc
- 湖南籍歌手.doc
- 潮汕地区游玩体验.doc
- 澜沧江水位预测.doc
- 澧州戏曲之荆河戏.doc
- 漳州地域文化特色.docx
- 部编版语文2025八年级上册-01 专题复习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docx
- 九上6我看 课件.pptx
-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pdf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堂实录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雨的四季练习题(含答案).docx
- 必刷小题 基本初等函数.pptx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初一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考点梳理与题型讲解(含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广西柳州八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初一数学专题训练——婆罗摩笈多模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