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拉什莫尔山纪念碑.doc

  1.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美国拉什莫尔山纪念碑

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 出自《博物》2008年07期 四位总统的恢宏巨像并列巅峰,与高山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不仅令几位伟人的面容化作群山,还让一代雕刻艺术家和技术人员的血汗结晶得以不朽。 美国南达科他州南侧,黑山山脉从中部大平原上拔地而起。拉什莫尔山坐落于此。峭壁上,美国总统“四巨头”,深深震撼着参观者。这雄伟的雕刻,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也记录着工程史上的传奇。 山区小城的“地标情怀” 放眼密苏里高原,海拔2000米的拉什莫尔山不算惹眼。在19世纪新大陆拓荒者眼中,这座生得“方头方脑”的花岗岩丘陵,跟比邻而居的矿山没什么区别…… 修建“四巨头” 在几个世纪以前,如此规模的山体雕塑,需要成千上万的工人几十年的艰苦劳动才可能完成。而在定向爆破与现代雕塑技术的合作之下,拉什莫尔山巨像只用了14年就得以竣工。 转眼到了20世纪,纽约自由女神巨像,用电力“点燃”了手中火炬,这昼夜不灭的“火光”,照亮了爵士时代“扬基佬(yankee)”对雄奇工程的渴望:摩天楼拔地而起,在大都会的海风中展开一场好大喜功的“天空竞赛”。不只纽约人才有这样的地标情怀。20年代初,漫步在黑山群峰间的历史学家多恩·鲁宾逊,也异想天开:如果能将南达科他州连绵起伏的山峦雕刻成巨像,这该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奇观呀。鲁宾逊的奇想,引起了雕塑家格桑·波格隆的兴趣。1925年秋天,两个人结伴去查看地形。日暮时分他们来到黑山脚下,一座棱角分明的绝壁,沐浴在9月的夕照中,仿佛傲立的英雄豪杰——两人认定,将这座名叫“拉什莫尔”的山崖选为建造地。它得名于修订了黑山地区的采矿法案的拉什莫尔律师。 “雕山师”与他的大模型 醉心于山体创作的格桑·波格隆,在四总统像开工之前,制作了1∶12的石膏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在波格隆的最初构想之中,是四尊半身像。 把这座山雕成什么样?“雕成西部拓荒者的群像吧!”鲁宾逊建议。波格隆摇头不语——在艺术家心中,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很久。 高山仰止四伟人 像19世纪末许多艺术青年一样,少年波格隆曾跑到巴黎游学,雕塑泰斗罗丹启迪了他的心智。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完成一件青史留名的作品。1915年,有人委托他在佐治亚州一座山上雕刻南北战争英雄群像。波格隆为这项巨雕投入10年的心血,却换来工程夭折的结果。 巨大的乔治·华盛顿 拉什莫尔山的总统像究竟有多大?就用华盛顿这尊巨面来举例吧——总统先生头顶到下颌总高18.3米,鼻梁长6米,双唇宽达5.5米。 而现在,苍茫群山中卓然屹立的拉什莫尔山,让雕刻家心中重新燃起了火焰。他告诉鲁宾逊,如果要创造奇观,就得描绘真实的伟人。他提议沿袭佐治亚巨像的思路,将历史上几位功勋卓著的总统的形象建造在绝壁上。鲁宾逊当即就被这个伟大的创意征服了。那么哪几位总统,才能堪当如此“高山仰止”的荣誉呢?两人反复商议,定下了这份名单: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他带领美国走向独立。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这位伟人废除了美国的奴隶制度。最后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开创了资源保护的先河。雕刻“四总统”的想法一经公布,就引起轰动:总统虽支持,国会却唱起了反调;当地居民都表示赞成,但是环保主义者颇有微词拖了2年多,工程才获得审批。得知可以开工消息后,最兴奋的人是那位拉什莫尔先生——?他知道自己的名字要跟一项奇迹联系起来了。于是,老律师一下子就掏了5000美元的巨额赞助费。 炸药炸出的奇观 曾经人迹罕至的拉什莫尔山脚下,这天热闹非凡。1927年夏,美国总统柯立芝亲自主持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工仪式。喧嚣的人群中,却看不到主雕刻师的身影——这一年已经60岁的波格隆,还在工作室中,废寝忘食地制作模型。 荒芜的“巴德兰兹” 拉什莫尔山与巴德兰兹国家公园比邻而居。“巴德兰兹(Badlands)”是指千沟万壑的“劣地”,它是岩石大面积风化及冲刷侵蚀的结果。 这套石膏模型,大小相当于真实作品的十二分之一。工程人员按将放大后的基准坐标用白石灰定在山岩上。再根据这些线条,在工作面上打出成千上万的洞眼,填上炸药。随着火光巨响,上百万吨花岗岩废石从山崖上飞落。每一个孔眼的深度和炸药的填埋量,都经过精心计算,爆炸后石坯的精确度,距离成品只有惊人的2.5厘米。定向爆破——?这项20世纪新兴的工程技术,在拉什莫尔山工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它的独到效果。人物轮廓已经初显,真正的“雕刻”才算开始。几百名雕塑师在波格隆指挥下,乘坐在钢索牵引的平台上凌空作业,对塑像加以修饰。这一干,就是14个寒暑。14年间工程曾几次中断,一开始资金全靠私人捐助,后来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让巨像不至于半途而废。然后又发现岩层厚度不足,只好边施工边修改构图当年的佐治亚巨像的失败,让波格隆有充分准备面对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