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感知 自由探讨5分钟,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通过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②全文的主旨是什么?(寓意) 1、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巧用对比手法。如①黄河的“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宽阔景象与北海的“不见水端”的壮阔景象作对比;②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的前后神态的对比。③河伯前面“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后则“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自我反省,前后心态作对比。 ③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结构分析 前 后 认识 神情 结果 “不辩 牛马” 对 比 黄河 开阔 “欣然 自喜” 扬 抑 骄傲 自满 “美尽 在己” 踌躇 满志 “不见 水端” 北海 壮阔 “望洋 兴叹” 自叹 不如 “贻笑 大方” 正视 自己 ——自大 ——自叹 从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还有什么? 启发: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而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 * *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庄子其人 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书中的寓言很多。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设喻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常常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 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把一种较深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里。 特点: 1、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 2、篇幅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是人也是物。 3、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常采用比喻、象征和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寓言: 秋水时至,百川灌(guàn)河。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 fú)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吾长( cháng)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 水 《庄子》 重要词语: ⑴百川灌河 ⑵泾流之大 ⑶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⑸东面而视 注入黄河 代词,这样 语气词,表 停顿,不译 认为…是…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秋 水 《庄子》 ⑹不见水端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⑻野语有之曰 ⑼以为莫己若者 ⑽我之谓也 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尽头 才 掉转 面部 代词,这样 没有谁/比得上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况且、再说 曾经听过 学识 秋 水 《庄子》 ⑿轻伯夷之义者 ⒀始吾弗信 ⒁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⒃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义气 开始 穷尽,尽头 危险 长久 耻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2、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不辩牛马。 名词作状语,按时 通“辨”,辨认。 在这种情况下; 语气助词,表停顿; 认为; 形作名,美景, 是 … …的样子。 直流的水 8、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9、望洋向若而叹曰: 10、“野语有之曰, 1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