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永续发展暨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国立台中教育大学.doc

校园环境永续发展暨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国立台中教育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环境永续发展暨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务-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校園環境永續發展暨環境教育之理論與實務 林 明 瑞*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 導致國內環境問題嚴重的主因 (一)生活習慣改變,生活物質充裕,逐漸養成民眾生活的浪費習性。 (二)公共建設不足,公眾運輸缺乏整體規劃,興建緩慢。 (三)環境教育起步較晚。 (四)業者心態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仍然沒有把環境成本考慮進來。 二、有效的環境教學法 (一)適合中小學之融入式環境教育教學法:適合高職、大專以上之單科整合式課程。 (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STS模式的環境教學法。 (三)由花圃、動植教材園、生態教材園,到生態校園。 (四)認識花木、植物標示、花木認養、校花校樹選拔活動,經由評鑑、獎勵的制度發揮人性的光明面,落實環境教育到生活當中。 (五)校園環境步道手冊之種類、編寫及運用。 (六)活動單、戶外教學,與有意義的學習之旅。 (七)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策略及方法 三、環境教育課程的各種上課方式 1.一般講述 2.實驗活動 3.分組討論 4.班級討論 5.腦力激盪 6.辯論會(仿2100開講) 7.角色扮演 8.模擬遊戲 9.價值澄清法 10.議題調查法 11. 兩難困境法 l2.行動學習 13.校外參觀 14.戶外教學(野外觀察、校園內戶外活動) (一)利用分組討論進行各種形式教學 1.實驗教學 2.腦力激盪:各組就某一環境議題,由與會每個人依所學、經驗、認知,提出觀點、建議、或解決方法,而各種方案則經由反覆批評、檢視之過程,討論出最佳決策及方法。 3.STS教學法(科學、技學、社會):各組成員就某一環境議題,進行任務編組,利用各種科學方法收集與議題相關的資訊,包括:專家訪問、資料查詢、現場探勘、問卷調查等方式,以各種民主程序進行辯論、討論及決策,決定出最佳的議題解決方式,以作為後續行動準繩,或提供給行政單位作參考,這也是環境議題調查經常採用的方法。 4.探索式教學法:整個學習的歷程是以各小組學生的探索及討論為中心,教師僅居於提問、引導的地位。 5. 行動研究教學法 (二)辯論會、角色扮演、兩難困境、價值澄清 若某一環境議題較具有爭議性,教師一時之間難以說明清楚,或不想強輸自己的價值觀給學生,經常會採行辯論會、角色扮演、兩難困境、價值澄清等方式進行教學,最後再由教師加以引導。 1.辯論會:就議題正反意見,分成兩組進行辯論 2.角色扮演:教師就某一環境議題選出各適當角色進行扮演,演一齣話劇,或仿2100開講的方式,進行辯論,未參與演出者或安靜觀賞,或參與討論。 3.兩難困境:由教師就某一環境議題提出正反兩種令人難以決定想法,想藉此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環境價值決擇。 4.價值澄清:利用兩難困境的環境議題,導引學生對某項環境資源在其內心作出價值高低之判斷。 (三)環境戶外教學 環境戶外教學是最常採用、最有效的環境教育教學法。 1.校外參觀 2.校園內戶外活動:可結合校園學習棲地營造及學習活動單的使用,使成為最有效、安全的環教學習方式。 3.野外觀察 (四)模擬遊戲 「遊戲」本身具有「趣味性」和「活動性」,模擬遊戲以一環境概念為主題,由參與者模擬各種環境角色,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自然環境教育,不僅能在各種年齡層實施,同時也具有相當的成效,也是推行自然環境教育經常用到的方法之一。 1.荒野保護協會:正宗愛台灣10個遊戲 :其中如「台灣黑熊求生記」和「小小魚兒要回家」等為一連串的「模擬遊戲」,透過動態或是靜態的活動方式,帶領參與者模擬、體驗自然生態。 2.約瑟夫?柯內爾:與孩子分享自然:流水學習法:和樹做朋友-化身為樹。 3.擁擠地球的遊戲(人口過度膨脹)、野狼吃山羊、山羊吃草的遊戲(自然生態平衡) 四、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 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確定「行動場」,界定從那裡開始著手探究。行動研究者需要對「行動場」的狀況進行「診斷」,或釐清其中的問題。確定了問題和改善的目標, 行動研究者便可以制定一個計劃,逐步進行研究。計劃擬訂後,便是「行動」。由於行動研究者相信,「行動場」受著各種真實的制約因素影響,研究行動要靈活,因事制宜,不斷對實制情況作出判斷。每一個行動實施後,都應該進行反思、鑑察或評價,從而為第二循環研究作好準備或修訂。整個螺旋循環構思,不離六個主要步驟,現歸納如下:?表 行動研究六大步驟 步驟 具體工作/說明 診斷或發現問題 行動研究者堅持用批判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看似平常的問題,並進行探究分析,瞭解社會情景狀況,發掘問題。 初步研究分析 (一) 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務求做到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可能的話,研究者、教師、家長或各有關人員,應組成研究小組。討論的結果可成為擬訂總體行動計劃的重要意見。(二) 由於重視批判和反思,有關的文獻搜集和閱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