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Guibai Li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Stiles,1915)简称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原生动物。在人体中时,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引起贾第虫病(Giardiasis),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同时蓝氏贾第虫被称为“生物活化石”,它是从原核生物演化而来最保守的真核生物。 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ila Stiles,1915)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原生动物,它可引起人或动物的蓝氏贾第虫病,主要症状是腹泻。在美国为必须报告的肠道寄生虫,蓝氏贾第虫是旅游者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因,是艾滋病患者致死病因之一,被美国列为生物战剂。 人体感染贾第虫后,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 当虫体寄生在胆道系统时,可能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如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肝肿大以及脂肪代谢障碍等。贾第虫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患者发病情况与虫株毒力、机体反应和共生内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且宿主的免疫状态更是临床症状轻重不同的重要因素,如在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免疫功能低下或艾滋病患者,均易发生严重的感染。 在不同人群中蓝氏贾第虫病的感染率不同。在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为1-30%。该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常造成攀发性流行,旅游者发病率可高达25%本病在不发达地区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约有20亿人为有症状的贾第虫病病人,每年有50万新感染病例。我国该病分布也很广泛,据蒋则孝(1997年)报道,1988-1991年对全国30个省(区、市)中726个县1,477,742人进行贾第虫感染调查,总感染率为2.52%,以新疆(9.26%)、西藏(8.22%)和河南(7.18%)为高。它也是家畜最常见的寄生虫病。 贾第虫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的医学、兽医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迄今尚无防治本病的特效药物. 隐孢子虫 和肠贾第氏鞭毛虫一样,隐孢子虫也是一种寄生性的原生动物,目前,已从多种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分离的隐抱子虫有20余种.迄今为止,至少有5个种的隐孢子虫可感染人类,其中,对人类及哺乳动物危害最严重的是微小隐孢子虫。分为两型,人型(基因I型),仅见于人类及一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牛型(基因Ⅱ型),可造成家畜如牛、羊以及人的感染。 致病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由宿主细胞形成的纳虫空泡内。空肠近端是胃肠道感染该虫虫数最多的部位,严重者可扩散到整个消化道。肺、扁桃体、胰腺和胆囊等器官亦发现有虫体. 隐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凡被调查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现有此病存在。根据36个大样本调查,欧洲和北美洲发达国家健康人粪便隐孢子虫卵囊阳性率为1%-3%,但在亚洲发展中国家为5%,在非洲则高达10%。 隐孢子虫病流行具备下列特点: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男女间无明显差异;温暖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农村多于城市,沿海港口多于内地;经济落后、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多于发达地区;畜牧地区多于非牧区;旅游者多于非旅游者。 地表水中贾第虫和隐孢子虫污染是普遍的,尤其当被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污染后情况更为严重。据美国资料显示,1990-2000年间由于地表水受原虫污染,导致生活饮用水污染而引起的感染暴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加拿大66家水厂水源水样本中有81%的水样检出了原虫;日本某饮用水净水厂原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检出率为13/13,贾第虫包囊的检出率为12/13,即使在滤后水中,隐孢子虫卵囊的检出率仍达到35%。就我国的情况看,在珠江的西江珠海段监测显示,水中贾第虫包囊量为0-152个/100 L,隐孢子虫卵囊量为0-182个/100 L;在广州市2003年主要供水河段水源水原虫监测中,阳性率为46%,枯水期更高达80%。 麦地那龙线虫病 致病作用主要是雌虫移行至皮肤,使皮肤出现条索状硬结和肿块; 释放的幼虫可引起丘疹、水泡、脓泡、蜂窝组织炎、脓肿、溃疡等症状; 雌虫释放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全身症状,发热、头晕、恶心、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此外,虫体还可侵犯中躯神经系统,引起截瘫;亦可引起眼部、心脏及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 后遗症有关节炎、滑膜炎、关节强直和患肢萎缩,影响劳力。 超滤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超滤技术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