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pdfVIP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21 (1 ) : 46 - 57 Joum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doi: 10. 116741z町f. 2015. 0105 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差异及氮肥的调控效应 王小春1 ,杨文在五l* ,邓小燕l ,张群l ,雍太文1 ,刘卫国 l ,杨峰l ,毛树明2 (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温江 611130 ; 2 仁寿县农业局,四川仁寿 620500) 摘要: [目的]西南山地玉米区是我国第三大玉米主产区,但单产比全国低近 750 kglhm2 0 由于该区特殊的气候条 件,玉米以多熟间套种植为主,如何利用多熟种植中各作物的间套优势和茬口特性,寻求提高本区玉米产量的新途 径,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四川的两个玉米主产区,通过四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西南玉 米主要的两种套作模式一玉斗U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差异及施氮量对其的调控效 应,以探讨种植模式和氮肥管理的增产效应。[方法 ]2008 年设置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两个套种田间试验,分析 比较两种模式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差异 ;2∞9 -2010 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分带轮作,即玉米分别种在 大豆或甘薯茬上,分析套作和轮作效应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011 年,在前三年的基础上,采用小区套微区的 方式,研究两种模式下不同施氮水平( NO 、 N90 、 N180 、 N270 、 N360) 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调控。[结果] 1 )在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从蜡熟期开始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茎鞠输出率也显著高于玉米/ 甘薯模式,最终产量增加 2.4%-3.2% ,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2 )分带轮作后,从拔节期开始,玉米/大豆模式下玉 米干物质积累量就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到成熟期两套种模式下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两试验点平均相差达 26.8 g,茎轩向籽粒的输出率和贡献率也显著高于玉米/甘薯模式,收获指数玉米/大豆模式平均较玉米/甘薯模式 提高 3.9% ,最终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产量较玉米/甘薯模式增幅加大,两年两个试验点分别增加了 7.4% 和 14.4% ;3) 氮肥对两种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调控效应显著,玉米/大豆模式下,玉米以施氮 180 kglhm2处理,而玉米/甘薯模式下 270 kglhm2 处理与同一模式下其他氮素水平相比,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 了干物质增长速率,延长了灌浆持续天数,有利于茎鞠和叶片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显著提高收获指数,进而提高 玉米的增产潜能,玉米/大豆模式下低氮处理(0 -180 kglhm2 ) 对玉米的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在高施氮水平(270- 360 kglhm2 ) 下两种模式间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西南丘陵旱地应选择玉米与大豆套作,采用分带轮作种 植方式,既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又可避免大豆的连作障碍;且氮肥管理措施应因种植模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中 高等肥力条件下,与大豆套作玉米施氮 180 kglhm2 ,与甘薯套作施氮应提高至 270 kglhm2 0 关键词:玉米/大豆(甘薯 ) ;玉米;施氮量;干物质积累分配 中固分类号: S513. 01; S344. 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ω8-505X(2015)01-∞46-12 Differences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aize and their responses to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maize/ soybean and maize/ sweet potato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s WANG Xiao-chun 1 , YANG Wen-yu 1 * , DENG Xiao-yan 1 , ZHANG Qun 1 , YONG Tai-wen 1 , LIU Wei-guol , YANG Feng 1 , MAO Shu-ming 2 (1 Agrorwmy College 0/5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0/ Crop Ecophysiology αnd F arming 5ystem in 50ω仙est China , Ministry 0/ Agriculture , Wenjiang 5ichz皿n 611130 , China; 2 Agricultural Bure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