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法学2014春季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法学2014春季作业

1.第1题 有人曾批评数学教材“十题七商”的现象,因为只要翻一翻课本,就可以发现多数题与做“买卖”有关。这说明应用题素材存在( )的弊端。 A.复杂化 B.简单化 C.多元化 D.单一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一般来说,在教学条件下,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获取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获取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概念形成;概念类化 B.概念类化;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概念形成 D.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所谓( ),是指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 A.数的意识 B.计算意识 C.运算意识 D.概念意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比较教科书上和实际生活中各种三角形的边长之和,进行初步的归纳活动,属于概念形成的( )。 A.辨认阶段 B.分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抽象阶段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8题 数学应用题较好地体现了( )的原则。 A.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B.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D.巩固与发展相结合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9题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的情形,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算法虽多,却没有适时优化,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显示了计算教学中的何种弊病?( ) A.刻意追求情境创设,忽视“计算味”的体现 B.竭力索要算法多样化,忽略算法最优化 C.盲目看重计算结果,淡化基础训练 D.大搞题海战术,却不注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7.第10题 ( )是数学的细胞。 A.数学判断 B.数学概念 C.数学思维 D.数学推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1题 杜威在他的《经验和教育》中写道:“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杜威的话意在表明( )。 A.知识的教学完全不重要 B.学到的东西比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C.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的东西更重要 D.学生的态度比教师的态度更重要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2题 ( )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 A.概念形成 B.概念同化 C.概念分化 D.概念类化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3题 华南师范大学师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在进行毫米与分米的教学中,告诉同学们,学校最近将为同学们定制校园卡的卡套,不过需要大家将校园卡的相关信息告诉生产卡套的公司,请大家帮忙测量校园卡具体的长和宽。在接下来的测量活动中,学生会遇到长度不够整厘米的情况,进而引发讨论。这一教学案例体现了建构主义中哪种教学设计思想( ) A.支架式教学设计 B.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C.抛锚式教学设计 D.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4题 教师要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体现了数学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A.趣味性原则 B.开放性原则 C.体验性原则 D.创新性原则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15题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先提问:“同学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你们知道人的身体各部分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人的身高与两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有的说,人的胸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2。有的说,人的身高与脚长的比大约是1∶7。 教师继续问:“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学生兴趣浓厚,认真听教师介绍:若你到商店买袜子,把袜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自己是否合穿;公安人员在破案时,如果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推测出他大约有多高,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 )。 A.数学源于生活 B.数学高于生活 C.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