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热扩渗讲述
第五章 热 扩 渗 第一节 定义、条件和过程 定义:所谓热扩渗就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里讲的化学热处理,就是将金属工件防入含有某种活性原子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被吸收、扩散渗入工件一定深度的表层,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并获得与心部不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叫热扩渗。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材料表层的机械性能,具体来说,就是提高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 热扩渗时要使某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钢本身必须具有吸收渗入元素活性原子的能力,即该原子能溶入铁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在铁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或与铁具有较强亲合力形成化合物。 (2) 渗入元素的原子必须是具有化学活性的活性原子,即它是从某种化学介质中分解出来的,或经离子转化形成的,这样的活性原子处于高能状态,它能克服钢件表面铁原子的结合力而渗入工件表面。 基本过程(形成机理): (1) 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有利于溶入活性原子或形成化合物。 (2) 利用化合物分解或者离子转化得到渗入元素活性原子。 (3) 活性原子吸附在钢件表面,溶入钢件表层,并在保温过程中,由表层向内扩散,形成一定层深的扩散层。 扩散层的组织特征: 扩散层的相组成和化学成分由合金系的相图确定。注意一点:二元合金的渗层一般不会出现两相共存区(由相律决定的)。 第二节 热扩渗的分类 按照加热温度 高温910℃ 中温720-910℃ 低温720℃ 按照介质工作状态 气体热扩渗 液体热扩渗 固体热扩渗 第三节 气体热扩渗 一、气体渗碳 目的:是通过向工件表层渗入碳原子,从而使表层具 有高的含碳量,并经热处理后使表层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而心部仍保持一定强度及较高的塑性、韧性。 设备:主要有井式渗碳炉和连续渗碳炉,小批量的生产使用井式渗碳炉,大批量的生产就使用连续炉。 CH4 [C]+2H2 2CO [C]+CO2 CO+H2 [C]+H2O 工艺参数: (1) 温度和时间 温度选择原则,即要使渗碳过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从钢本身来说,渗碳温度下应该能容纳较多的碳原子,从活性碳原子来说,扩散速率应较快,渗碳温度就应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900-950 ℃ 。时间由渗层深度决定,井式炉大约是0.2mm/h,一般0.8-1.2mm,4-6h. (2) 渗碳气氛(含碳量的控制) 气氛是通过控制碳势来控制的。因为不同渗碳剂产生活性碳原子的能力是不同的。碳势就是在给定温度下,钢件表面含碳量与炉中气氛达到动平衡时,钢件表面的实际含碳量。 渗碳用钢 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含碳量过高会降低心部组织的塑性和韧性。 15,20,15Cr,20Cr, 20CrMnTi,20CrNiMo 渗碳后的热处理和组织性能 渗碳后,钢件表层含碳量可达到0.9-1.25%。 渗碳零件的一般工艺路线是: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粗)-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机加(精) 为了提高渗碳件的性能,渗碳后还要进行淬火并低温回火。 组织 表层:细小的片状回火马氏体及少量渗碳体,HRC58-62 心部:15,20,铁素体和珠光体HRC10-15,20CrMnTi低碳回火马氏体、铁素体、屈氏体HRC35-45。 应用: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变速齿轮。 二、气体氮化 定义: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形成坚硬化合物层的过程称为氮化。 目的:是为了获得比渗碳更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红硬性和抗蚀性,与渗碳不同的是氮化是靠在表层形成氮化物来实现强化的。 氮化原理: 使用的渗剂是氨气。气体氮化时,将氨气通入加热到氮化温度的密闭氮化炉中,氨气(NH3)在450℃以上温度时与铁接触后分解:2NH3 3H2+2[N]。氮化温度一般选择在500-570℃进行,在此温度下铁素体对氮有一定的溶解能力,α-Fe吸收活性氮原子,先形成氮在α-Fe中的固溶体,当氮含量超过α-Fe的溶解度时,便形成氮化物Fe4N和Fe2N。所以氮化后组织由里及表依次为:Fe2N-Fe4N-α-Fe(N)-心部组织。 氮化层厚度一般在0.15-0.7mm范围内选择,氮化时间为10-100h. 特点: (1) 氮化件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由于在氮化后在表层形成极硬的氮化物,HV850以上,相当于HRC65-72,比渗碳淬火硬度高的多。因此氮化后无须进行淬火。 (2) 具有较高的红硬性,氮化物的高硬度可以保持到相当高的温度(600-650),而渗碳件则不同(硬度在300以上明显下降)。 (3) 抗腐蚀性好,氮化物结构致密,化学稳定性好,能耐自来水、大气和蒸汽、碱液的腐蚀,但是不耐硝酸腐蚀。 氮化处理、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