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周代的兴衰与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0 PAGE 43 第二章 周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西周的興衰與封建體制 一、周代前期的大事紀 二、西周初期的東進發展與兩次封建 1、周滅商之後的統治原則: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封建的本質:武裝殖民,軍事佔領 三、周代城邦的四要素:封建、宗法、禮樂、井田 (一)封建制度的展現:三級封君五等爵制 (二)宗法制度的展現 (三)禮樂制度的精神 1、禮樂的定義: (1)禮:強調身份的差別(君臣;尊卑;長幼;貴賤)的差序格局(等差遞減)展現。 (2)樂:過份強調外在的身份差別,容易造成隔閡,所以要輔以樂(音樂與舞蹈)來調和,因此樂的精神就是上下之間和諧交流的潤滑劑。例如:詩經中的〈雅〉和〈頌〉;八佾舞;編鐘樂器……等。 2、禮樂制度的功用: (1)其精神在強調身份階級的不同,講究行事與身份階級相稱。 (2)國家的???章制度;貴族個人的生活享受和出入排場,均依「禮樂制度」的精神來規範節制。 (3)延伸意義:禮樂是鞏固「封建體制(政治、倫理、社會)」的重要規範,但只是用於貴族(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卻不及於平民百姓,因此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則。 (四)井田制度的精神 1、運作方式: 2、概念:土地所有權為貴族所有,分給八戶農民助耕,貴族取得九分之一的所得。也就是「土地公有,人民助耕」的精神。 3、將土地劃分公田與私田,八戶農民共耕公田(助耕)作為予貴族的田租,是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 4、配合賦稅徵收、集體合作、土地公有的授田制,包含「均平」的影響。(故孔子曾說人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5、至西周中期以後,已出現土地私下轉移的現象。(如下圖的銘文) 四、周代城邦封建制度下的社會階級 ※、社會階級的概念:勞心者治人(貴族是統治者);勞力者治於人(平民是被統治者);商工皂隸不知遷業(職業世襲制度)。 五、周代城邦封建制度下的國人與野人 (一)國人概述: 1、住在城中的統治族群,而城外近郊亦住部分的國人。 2、主要組成份子為諸侯帶領去「武裝殖民的本部人民及其後代」(有點類似日治時代的在台日人)。 3、有服兵役的義務以及參與政治的權力。如:廢立國君、政爭。 (二)野人概述: 1、住在城外的郊野之地,組成份子為被征服地區的當地原住民(被統治者),他們大多是「聚族而居」。 2、同為平民但政治地位比國人低,按四時節令生活作息。 3、雖然不用當兵,但負擔沈重又要服勞役。如《詩經?豳風?七月》中的描述。 4、到春秋晚期封建制度崩潰後,國人野人之別才逐漸消失。 ※、有關國人的補充資料閱讀:(均摘譯自《春秋左氏傳》) 資料一:衛懿公喜歡鶴,把他所養的鶴封了卿的祿位。狄人進攻衛國,快要打戰的時候,領了甲冑與兵器的國人說:「派鶴去打呀!有官位與祿位的是鶴,我們哪裡能作戰?」因此與狄人作戰時,衛國慘敗,狄人便滅了衛國。(國人仍是作戰的主要兵源,如果沒有向心力,是不會賣命作戰的。) 資料二:宋國的貴族華元和鄭國打戰時被俘,半路上逃了回來。宋國築城,華元擔任監工,巡視工作進度。築城的國人看到他,就唱起歌來:「大眼睛,凸肚皮,丟了盔甲逃回來!絡腮鬍,絡腮鬍,丟了盔甲還回來!」華元叫他的手下回唱:「有牛就有皮,我們犀牛多,丟了甲,又如何?」國人笑他:「就算有皮,那上面的丹漆呢?面子哪裡去了?」華元對他的手下說:「快走吧!他們的嘴多嗓大,我們說不過。」於是逃之夭夭。(國人仍是需要參加築城這樣的工作,但仍敢當面嘲笑貴族而無所懼怕,可見國人的政治地位不算太低。) 第二節 春秋戰國的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一、西周王室的衰微 1、封建制度本身有缺點,經不起長時間的考驗,造成宗法精神鬆動與淡化,後代彼此間的關係逐漸疏遠,甚至相攻如仇人。 2、周天子失德(政治上的號召力),例如:周厲王被放逐,由天子卿士周公與召公,共同執政實施共和;周宣王違背原則實施「不籍」(廢除天子親耕公田儀式,顯示井田制度已經鬆動)與「料民」(戶口調查);周幽王寵愛褒姒廢嫡立庶,破壞宗法制度,結果引起犬戎之禍,導致西周滅亡。 3、西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關中地區發生大地震造成「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地形劇變,象徵封建制度已經解體,西周敗象已現。 4、周厲王、周宣王、周幽王諸多的失德行為,已經展現「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的脫序現象,也象徵著禮崩樂壞的時代已經到來。 二、春秋戰國時代的變局 (一)政治上的變遷 1、春秋時代(722BC~403BC):爭霸的局面 (1)周平王東遷以後,禮樂爭伐不再出於天子,而是由諸侯間爭霸爭盟,代替天子執行權力。同時國際間出現「夷狄入侵,威脅華夏」的情況,於是有些霸主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齊桓公、晉文公),達到「糾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2)重要霸主: A、齊桓公:用管仲為輔佐,歷經葵丘之盟與召陵之盟,完成尊王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